第37章 提純食鹽
柴宗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章 提純食鹽,我竟穿越成蔡邕兒子?,柴宗訓,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常侍們倒也沒有費太多事,很快選出來一個代表他們去往河間的人,就是畢嵐。其他人要麼不願意離開洛陽,要麼家財太多走不了,或者還有張讓趙忠這種在劉辯蔡邕等人面前討不了好。只有畢嵐,之前的事情參與較少,頂多參加了個黨錮之禍,還有對宮內工具改造這一手藝在,應該能得到天子青睞。
於是,趁著袁紹等人還沒反應過來,畢嵐和任紅昌帶著繡衣使者們繞道虎牢關,儘快向河間國進發了。
此時在渤海國,也有一件事情到了關鍵的時刻。
在高城縣一處平坦的空地上,有一個大坑,裡面是海水曬乾之後得到的結晶粗鹽。高城縣臨近大海,挖坑引來海水曬制海鹽也是常有的事。只不過,讓圍觀眾人奇怪的是,蔡璟還讓人準備了許多石灰石和炭火,讓人在幾天裡煅燒出了許多石灰。這石灰是要做什麼?眾人一頭霧水。
只見蔡璟指揮著人手將坑中的海鹽結晶收集起來,運回縣衙送到乾淨的池子裡,加淡水又融化了。又將鍛燒出的石灰慢慢加水調和,成了乳汁一樣的懸濁液,直到無法繼續溶解為止。此時已經可以稱為“飽和石灰水”。
劉協實在看不懂,畢竟戳戳旁邊的劉辯和曹操,問道:“大哥,孟德師兄,二哥這到底是在做什麼?好不容易曬出來的鹽,怎麼又融化了呢?”
劉辯和曹操自然也是不知道的。他們也只能瞪眼乾看著,無法解答。
蔡璟估算了一下鹽水的石灰乳的比例,應該差不多。不過他先取了一小點,準備今日就做出成果先給在場的人們開開眼嚐嚐鮮。剩下的,就等一段時間後即可收穫成品。
沒錯,蔡璟現在在做的,就是提純粗鹽變成精鹽。可別小看這件事的意義,往大了說,食鹽乃是國之重器,戰略意義巨大,關乎國計民生;往小了說,蔡璟做菜總覺得差點口味,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啊,是關心民眾生活的想法,蔡璟決定好好回憶一下提純的方法,準備造出精鹽這個大殺器。
蔡璟將準備好的小份飽和石灰乳慢慢倒進適量的粗鹽水溶液裡,不一會兒出現了一些雜質沉澱下來。全都倒完後,蔡璟過濾了一下,又向剩餘的溶液裡用葦管吹了幾口氣。不一會兒,剩下的溶液裡又出現了一些雜質沉澱。眾人看著蔡璟這一連串操作,只覺得他好有耐心。換做他們,怕是早就不想動了。
最後蔡璟將過濾好的溶液放到準備好的鍋灶上煮開,直至水分全部蒸發。停火,蔡璟上前,看著鍋內的產物,興奮地喊道:“成功啦!我成功啦!”眾人忙圍上前觀看,只見鍋內剩下的東西潔白非常,看起來就像雪似的,似乎還反射著光輝。
聯想起這一系列從一開始的過程和原料,劉協問道:“二哥。你這做出的是鹽?”
“鹽?”眾人心裡一驚。這是鹽嗎?他們印象裡的鹽,就好像一開始曬出的海鹽那樣,顆粒非常大,也沒有這麼好看,吃起來還總有種苦澀味。只不過眾人沒有選擇,畢竟人不吃鹽可不行。但是,你說這潔白如雪非常精緻的小顆粒是鹽?眾人都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
“是的!等一下,我讓你們嘗一嘗這味道,你們就知道這鹽有多好了。”蔡璟信心滿滿,細鹽碾壓粗鹽,那是毫無疑問的。接著,他就準備去做個菜大顯身手了,他打算用之前的粗鹽和現在的細鹽做同樣的菜,讓人感受一下不同。
蔡璟興致盎然地去做菜了,剩下劉辯劉協曹操等人連忙拉著國淵問這是什麼玩意兒。怎麼就這麼幾天蔡璟又研究出來新鮮東西了。
國淵也被問得一臉懵。大概七天前,蔡璟帶著一堆東西,浩浩蕩蕩地跑到渤海國來,先去拜訪了自己和鄭玄。老師和自己還感嘆蔡伯喈家學優秀呢,第二天這位最年輕的太中大夫就不見了,一打聽才知道人家跑海邊來研究了。國淵有些無語,不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