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會盟伐董(中)
柴宗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0章 會盟伐董(中),我竟穿越成蔡邕兒子?,柴宗訓,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辯帶著三萬大軍經過延津來到大河南岸,再到陳留國境內。曹操已經發起了聯合伐董的倡議,地點也是與兗州刺史劉岱商議後定在了陳留國。因此響應了倡議的各方官員如郭貢、橋瑁、陶謙等人也早早帶兵到達陳留以等待天子到來。
劉辯此時已經不是那個沒見過世面的怯懦少年了。經過這幾個月的成長,作為大漢最正統皇帝的他已經有了自信的品質。況且此時他也有了足夠的實力在手,面對各方官員時已經頗有威嚴。面對這些人的朝見時自然也讓眾人一改人云亦云的刻板印象,對少年天子刮目相看。
不過劉辯還是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物,正是袁紹。想起臨行前與蔡璟劉協曾討論起關於袁紹的事情,劉辯的心裡也有了些計較。
“本初,何以離朕如此之遠啊?近些,朕有話要問你。”劉辯招呼袁紹道。
袁紹卻沒有上前,而是跪地行大禮,低頭悶聲道:“陛下,臣有罪,不敢近前。臣原來身為司隸校尉,卻不能阻止亂臣董卓進洛陽。在洛陽又難以保全大漢宗廟以致董賊做大。幸而陛下得天庇護,大漢才能無恙。罪臣今日幫助陛下討伐董賊,不敢居功只願陛下一戰功成。”
果然是這種反應,劉辯想起兩個弟弟說的,再看看袁紹這做派,心中冷笑。袁紹果然像是二弟說的那樣,避重就輕,將董卓和袁家的關係摘得一乾二淨。若是不知道內情的人,定會認為他袁紹和袁家是大漢忠良。可惜啊,當他們決定招董卓等人進洛陽的時候,他們就註定了只能被惡狼反噬。沒有足夠的實力,竟也敢妄動兵戈,袁家屬實不智。說不定等進攻虎牢關的時候,他的顏良文丑真的會缺席?
當然劉辯是不會將這些想法表露出來的,他上前扶起袁紹,非常誠懇地說:“本初就把朕想得如此不近人情嗎?既然本初有戴罪立功的心思,朕又豈會不答應?本初只管先攻殺敵就好,朕相信你的劍足夠鋒利!”
眾人也都是聽說過袁紹對峙董卓之事的,見今天袁紹表現得這樣隆重,自然樂得將打頭陣的機會送給袁紹。袁紹心裡也直嘀咕,自己表現的已經很情真意切了,天子話語間好像也沒問題。但是為什麼天子不像他舅舅那樣讓自己給他出謀劃策呢?如果只是上陣殺敵,對自己和袁家帶來的助益太少了啊。但是話都說出去了,也只能硬著頭皮打了。大不了就是輸。
劉辯也沒再給袁紹機會表演自己,立馬拉著在場眾人召開了軍事會議。先前探子來報,虎牢關集結的董卓軍大約有五萬人,而他們聯軍大約八萬人。其中劉辯沒讓曹操暴露實力,只自己帶了三萬餘人,其他五家諸侯共計五萬人。但是劉辯也知道,他們人數雖多,卻不一定足夠與董卓軍對抗。就算是全部人都齊心協力,也是無法直接攻克虎牢關的,更何況這些諸侯心不齊呢?
所以劉辯指出由自己和袁紹為主力進攻虎牢關,其他人做好後勤、圍住虎牢關外圍即可。除了東郡太守橋瑁不太願意以外,其他人都表示贊同。這當然符合諸侯們的想法,畢竟不用自己出力就能跟著撿戰功誰不想呢?至於能不能贏,沒有人知道他們真實的想法。
其他人都走後,橋瑁單獨留下了,詢問劉辯為何如此安排。聯軍實力對董卓並沒有明顯優勢,如果劉辯放任各家如此作為的話,此次一定難免失敗。劉辯之前跟蔡邕等人瞭解過,知道橋瑁此人忠心是忠心,就是能力差些,只得好言安撫,說自己另有方法破敵。好說歹說才把橋瑁勸走。
橋瑁走後,曹操才偷偷折返回劉辯這裡,和劉辯沮授說話。
“橋元偉當真是耿直啊。”劉辯略有苦惱地抱怨,讓曹操和沮授也忍不住笑了起來。這橋瑁也是好運氣,換先帝來這橋瑁再忠心說不定都得倒黴。笑過之後,曹操也是跟劉辯說了更多的情況。這次虎牢關裡的主將是董卓帳下難得的文武雙全的大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