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力排眾議
柴宗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9章 力排眾議,我竟穿越成蔡邕兒子?,柴宗訓,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很快,劉辯三人就來到了冀州府衙。沮授劉虞等冀州目前的要員已經全在這裡等候劉辯了,他們也得到了張純大軍入侵等訊息,在此處思考著對策。見劉辯到來,他們趕緊行禮,也準備和天子交流自己的想法,儘早解決這一有可能威脅北境安危的事端。
劉辯三人到來,倒也沒有囉嗦,直奔今天主題。這次先出聲的是蔡邕,他向劉辯稟報道:“陛下,冀州目前的糧草儲備充足,大軍沒有後顧之憂,儘可全力破賊。”劉辯點點頭,這話確實不用說的太明白,大家心裡有數就足夠了。
接下來,沮授也說道:“陛下,臣剛剛和眾位討論過,為今最好的方法,還是由子龍將軍帶領大軍北上支援,若是陛下恩准,臣願意隨軍出征。”沮授心裡也有些犯難,這次事件的時間點實在是卡得太好了,很難不讓人懷疑有問題。自己若是能和趙雲去往幽州解決叛軍,必須儘快取勝回信都,不然他擔心有什麼人意圖對劉辯不利。
劉虞也說道:“陛下,臣曾於幽州任職多年,對幽州也算了解,臣也願意再去幽州,一定能助大軍儘快解決叛亂。”劉虞這話倒也不是無的放矢,畢竟他在幽州的時間裡也算是寬仁愛民,威望很高,同時也走訪了幽州許多地方,因此劉虞自然有信心幫助劉辯儘快解決這次的張純叛亂。
劉虞的反應自然也在蔡璟他們的打算之內,當然他們不會現在就表露出完全真實的意圖。畢竟此時人多眼雜,還不是最佳時機。
所以劉辯又問了幾句別的,眾人也給了相應的回答。聽了這些話,劉辯三人心中也大概有了數。由於冀州現在大部分將領都在曹操還有邊境處執行任務,因此所有人都建議由趙雲這個冀州第一大將出馬。這想法非常自然,不過劉辯和蔡璟劉協眼神交流幾下,之後便由劉辯開口了。
“眾卿所想,朕都有所瞭解了。只是這次,朕打算還是自己親自出徵。若是朕親自前往幽州,以帝王之名應該可以與盧子幹盡快整頓幽州兵馬,這樣就不需要帶走冀州的太多兵力,冀州的守備就不會有什麼問題。當然,冀州的安危,還要拜託蔡師、公與先生與劉州牧。”
劉辯一番話讓沮授蔡邕等人頗為驚訝。當然他們並不是覺得劉辯等人不會謀劃指揮作戰,畢竟他們從出洛陽那天起就已經向世人展示過他們的能力,就算不是最頂尖的也不至於瞎指揮。他們擔心的是幽州苦寒,現在已經是十一月了,馬上要到最冷的時候了,這三個小孩兒能受得了這種嚴寒嗎?冰天雪地裡出點意外可怎麼辦?
沮授等人剛想再勸,劉辯已經知道他們的顧慮,先開口道:“諸卿不必擔心,朕此次和渤海王還有光祿大夫一同前往幽州,不會親臨戰場給我軍將士拖後腿的。你們儘管放心,朕又不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了。此次朕主要是為了增長見識,相信諸卿不會反對的吧?”
其實有很多人還是想繼續反對的,除了劉辯和劉協現在年紀還小這個理由以外,他們還在想小皇帝能指揮得了十幾萬人的大戰嗎?但是他們又覺得反駁的理由不是很充分,畢竟劉辯可是剛剛取得了對董卓的全勝戰績。雖然還沒有抓住逆臣董卓,但是也將董卓打得退回雍涼。這張純肯定是沒有董卓能打的,既然皇帝陛下想要繼續拿人開刀立威,他們這個理由似乎也站不太住腳了。
當然還有很多人,心裡想的卻是別的什麼人什麼事,自然也樂得讓劉辯出了這信都城,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因此在一段時間的討論後,劉辯蔡璟和劉協自然得償所願,能夠去往幽州了。最終的方案是劉辯三人加上趙雲帶著兩萬人北上幽州,沮授和蔡邕則帶著剩餘的兩萬餘人留守冀州。至於計劃,他們在明面上自然不好多說什麼,就將一些常規的事務安排好,只能等夜深人靜的時候,再將一些機要的事情安排給關鍵人物。
看著眾臣遠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