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交鋒?
柴宗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8章 交鋒?,我竟穿越成蔡邕兒子?,柴宗訓,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好了伯達,我們現在最重要的事情並不是去想皇帝為何要來我司馬家。這件事待我們與陛下見過面後自有答案。我們現在最需要分析的事情是,今後我們司馬氏要用什麼態度去應對朝廷。”對於這件事情,司馬防也想了很長時間,現在長子回來了,他也想聽聽長子去渤海國學習見聞之後,對此事的一些看法。這件事關乎著司馬家長遠的興衰存亡,不能不謹慎對待。
“父親容稟,兒子只覺得,朝廷現在,不一般,將來必定有所作為。”司馬朗雖然接觸現在的朝廷不多,但是他覺得朝廷不是原來先帝在位時那種烏煙瘴氣的感覺。所以他給出了一個未來可期的評價。
“哦?那我可要聽聽你的理由。須知從去年陛下繼位到現在,一直在窮兵黷武,到處作戰。至於治理民政,相比先帝也沒有什麼大的改變。”司馬防饒有興致地看向長子,想要聽聽長子的想法。正好之前次子司馬懿也和他交流過,他也好對比一下兩個兒子看法的異同。
“父親,大漢衰敗的原因,我們都心知肚明。若是當今陛下像先帝一樣,或者不能擔事,那朝廷也不會有什麼起色。但是,陛下與先帝終究是不同的。看似他窮兵黷武,實則一直平定了地方,不僅保住了今後的收成,還消除後顧之憂。從去年到現在,北方四州都已經成為朝廷可靠的後方,連烏桓人都被打的元氣大傷。因此,說這是窮兵黷武,兒子是不認同的。”
“再者,雖然朝廷的民生治理之策目前還沒有什麼變化。但那只是因為朝廷一直忙於作戰,暫時無力全面改變。但是從去年開始,朝廷已經有注重民生的苗頭了。從渤海國鹽場裡產出的精鹽,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兒子覺得,假以時日,朝廷必將一改前代之弊病,有所作為,陛下也能成為一代明君。”司馬朗分析得比較全面,把自己對朝廷的感悟向父親和盤托出,以供司馬朗參考。
司馬朗點點頭,長子觀察得很仔細,也看到了朝廷背後的改變。確實如司馬朗所言,朝廷在一面平定各地戰亂的同時,還有餘力作出一些微小的改變。可以想見的就是,若是朝廷度過四方諸侯圍攻的困難局面,還真是有可能重鑄大漢的榮光。
“這些觀點,你二弟也曾跟我提過。他和你的看法是類似的。所以你覺得我們應當如何應對朝廷這些變化?怎樣做才能對我們司馬家更有利?”司馬朗點點頭,長子和次子大略上的觀點一致,這是一件好事。現在就看他們在最後這個問題上如何去想了。
“兒子自然認為是全力襄助為好。將來我司馬家自然可以憑藉今日為朝廷及時救難的功績而流芳後世。”司馬朗對此很有信心。
“哦?好吧,為父知道了。待到陛下前來的時候,你與為父一同迎接。”司馬防聽了司馬朗的答話,不置可否,只是說了要司馬朗陪他迎接劉辯。司馬朗有些詫異,父親竟沒有說點什麼,不過他倒也沒有太糾結,父親應當也不會有什麼為難之處。司馬家從高祖時代就是漢室忠臣,現在也只是做到該做的事情而已。他朝司馬防拜了拜便離開了。
只是司馬朗離開後,司馬防卻是想起了次子司馬懿的話:
“父親,孩兒此次外出,自是為了探求朝廷興盛之道。但若是我司馬家進入朝堂,必不可只滿足於做蕭規曹隨之輩。父親若信孩兒,就等孩兒為我司馬氏謀得一個效仿霍氏的機會。”
“霍光嗎?仲達竟有如此抱負?”司馬防喃喃自語道。心裡卻是慢慢思索著,終於心裡也有了一些想法。不過他打算等見過劉辯以後,再下定論。
很快,劉辯就做好了準備,親自來到了司馬氏門外。司馬防自然沒有拿喬到讓皇帝自己進來的地步。他早早地帶著長子司馬朗在中門外迎接。雖然劉辯這次是微服前來的,沒帶什麼禁軍之類的,只帶了王越史阿和一些龍影中人保護。但是王匡還是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