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向南遷都?
柴宗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0章 向南遷都?,我竟穿越成蔡邕兒子?,柴宗訓,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辯、蔡璟和劉協三人一如剛到河間那時一樣,熟門熟路地進了原來他們三個人的房間。
房間很整潔,佈置得也像之前他們離開時候一樣,沒有什麼變化。一進門還有股淡淡的香味,看得出來畢嵐這個總管很是用心,經常打掃清理著侯府卻又不會另做什麼不該做的安排,不愧是前朝地位穩固的“十常侍”之一。
兄弟三個也不耽擱,坐在榻上,將近來龍影傳遞來的情報匯聚在一起。看著看著,三個人的小眉頭卻是都控制不住地皺了起來。顯然,傳來的訊息對朝廷而言並不是什麼有利的事。
“袁紹這種人就不能安生點嗎?剛剛兵敗就急不可耐地想再挑起事端?”年紀最小的劉協最先忍不住了,他實在是被這袁紹整的煩了,天天不安分,一恢復點精氣神就到處搞事。這不,情報顯示,袁紹已經開始在宛城與新鄉一帶與劉表產生摩擦,估計用不了多久,劉表正式的奏疏就會來到信都,到時候對朝廷而言又是一樁大難題。
蔡璟一時之間還有些“敬佩”袁本初。你說這好好的四世三公,怎麼還修煉成了蟑螂體質呢。其實蔡璟也知道,這純粹就是袁紹罔顧手下士卒的身心,強行拖著他們到處征戰。手段上無非就是仗著袁家雄厚的財力與物資進行這種邀買人心的舉動,實在是不值一提。
“小弟也不必為這種人生氣。”蔡璟給劉協倒了一杯溫水,勸道:“袁本初再怎麼蹦躂,也蹦不出魯陽到南陽那一畝三分地。就算袁公路能與他聯手,也不過尺寸之地。況且這兄弟二人鼠目寸光又盛氣凌人,想來也不是什麼活得長久之輩。我覺得我們還是想想在現在的情況下,應當如何對南方用兵才是。”
“二弟,我們又要用兵嗎?”劉辯倒是有些不想出兵,他掰著指頭,算著日子說道:“我們這一年,幾乎三日裡有兩日都在作戰,或者交戰的路上。現在我們剛剛結束四方戰事,將士們就算再勇武,也是疲敝至極了,我們也許不能再輕易動用大量兵力了,不然我們豈非成了窮兵黷武之輩?”
蔡璟和劉協也無法反駁。如果說別的勢力可能還有後備兵力可以調動,那朝廷就只能用有限的兵力不斷奔襲重複作戰了。這實在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情,也是朝廷面對四方不臣之人最大的劣勢。其他諸侯可以用錢糧不計代價地募兵,甚至強徵壯丁來湊成人海戰術,用疲兵之計來對抗朝廷。但是朝廷絕對不能用此等辦法回擊。因為劉辯與蔡璟,乃至大大小小的官員,都一致地希望不要過度損害民力,不要再破壞了大漢將來恢復的根基。因此朝廷的兵員一直沒有大規模的擴張,僅僅是維持在相對夠用的水平。
可是若不作戰,只怕無法牽制袁紹,屆時若是袁紹東山再起,又會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這件事也是兄弟三個不希望看到的。因為袁家四世三公的能量實在是太大了,幾代人的積累,讓袁紹或者袁術恢復元氣的速度非常快。一旦成事,天下士子只怕是要雲集而響應。而朝廷自從桓帝以來就內憂外患不斷。要不是先帝給劉辯劉協留下了一些家底,只怕他們與諸侯對抗的實力都沒有。
一時之間場面上有些僵住了。良久,還是蔡璟提了一個建議:“實在不行,我們也就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了,而且是一條走了卻又容易引起不斷紛爭的路,那就是——遷都。我覺得我們都到豫州境內,準能讓袁紹心神不寧,不敢多造次。”
“嘶。”劉辯和劉協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他們雖然小,但是也明白遷都意味著什麼。以他們學到過的史事來看,遷都意味著原來在的地方出現了十分嚴重的問題,一般都是不得不走那種。而且每一次的遷都都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原有朝廷所在地官員的安置,還有新入朝官員的派系等等……一著不慎,就有可能賭上了整個國家的氣運,實在是一步險棋。當然有像商周還有秦那種成功的案例。也有周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