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宗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999章 發錯章 替換,我竟穿越成蔡邕兒子?,柴宗訓,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四門塔位於濟南市南部山區,為我國現在最古老的單頂石塔,它由塔基、塔身、塔簷和寶頂組成,塔身上用石塊壘砌挑出五層作為塔四角攢尖的錐狀屋頂,上置石刻塔剎。景區地處柳埠國家森林公園。氣候屬季風氣候,地形屬山陵地形。該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朗公和尚曾在神通寺做過住持,當時僧人達500餘眾(公元351年)。景區內有隋代的四門塔,唐代的千佛崖和龍虎塔,唐以後的主要遺蹟有元、明、清代的碑刻、故墓、塔林、湧泉、瀑布、竹林;景區內的金牛山空中花園,每年夏季為夏令營基地和農業生態遊基地。主要景點有神通寺大殿、四門塔、墓塔村、龍虎塔、千佛崖石窟造像、湧泉庵遺址、竹林、金牛山空中花園。唐南平長公主顯慶三年為唐太宗李世民祈福增壽,於顯慶三年在四門塔千佛崖刻坐佛一尊,豐滿的面型,顯得秀麗而安祥,現存千佛崖南第一尊即是。四門塔對面有一座金牛山,傳說一個金牛居於山上,每年三月出來一天,一蠻人將其抓住,從此該山每年三月有一石洞滴水,據說是山神懷念金牛而流的眼淚。

四門塔每門內心柱平臺上各雕高1.4米的石佛一尊,南面為保生佛,北面為微妙聲佛,東面為香積阿佛,西面為無量壽佛。據佛經記載,世界分為四個方位,每個方位都有一個大智大勇的佛掌管。四面佛像就是按照這個記載來安置的,每尊佛像盤膝端坐,顏面豐圓、細眉慈眼、造型優美、雕刻精細,似乎還在將精妙的佛法娓娓道來。由於置於塔內。無日曬雨淋。雖經1400多年,仍然保持完好,被海內外專家譽為我國雕刻藝術之珍品、極品。

鑑於四門塔經一千多年的風雨侵蝕已經損壞嚴重,國家文物局曾於1972年撥出專款對其進行維修和加固。維修過程中有了兩個重大發現:一是在塔心柱上面有隋代的五銖錢,且在石拱板的反面刻有“隋代大業七年造”的陰刻字樣,這事實上證實了四門塔的建造年代;二是塔心柱離地面1.6米高之處發現了舍利石函、銅函和舍利子,分別被確認為國家一、二級保護文物和已發現最早的舍利子。由於處在“文革”的特殊時期,這些發現雖然極具歷史意義然卻鮮為人知。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這些發現,也是為了促進旅遊業的發展,有關部門決定將這些公佈於眾,並將舍利石函、銅函和舍利子的複製品在四門塔展出,供人們觀瞻。

附近還有神通寺等景觀。神通寺為古代名剎,也是山東佛教的發祥地。原寺以門樓、大雄寶殿、千佛殿、方丈禪堂、法堂為中軸線,左右以伽藍、達摩配殿及齋廊為翼,至清末廟宇盡毀,僅有數座古塔與墓塔林立於該寺遺址之處。 該寺原名朗公寺,約建於東晉初,前秦皇始元年(公元351年),開山祖師為僧朗公禪師。原寺至北魏、北周時盡毀,隋唐重加修建,隋文帝因為得神通感應,而在開皇三年(583年)改名為神通寺。該寺在金末已荒廢不堪,元代由道興禪師主持重建,後遭兵火被毀,明代重修。到了清朝,寺院逐漸衰敗,成為廢墟。因而,展現在我眼前的這座寺廟,再普通不過,甚至過於破舊,硃紅色的漢漆只剩下歲月留下的殘破的墨痕,進門所見的彌勒佛也已是塵埃滿身,金色的佛身不再是神采奕奕,我在懷疑,殿裡的高僧曾否給其洗禮。每一座佛像都應定期受洗才行。最顯眼的到是殿前的功德箱,裡面漂著大大小小的紙幣,功德箱被擦得一塵不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山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