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宗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8章 少年之志,我竟穿越成蔡邕兒子?,柴宗訓,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蔡璟的回答不算多麼亮眼,但是倒也直接解釋了鄭玄的問題。周公是不是賢明並不重要,在這樣的人治社會里,最重要的就是天子。這也算是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對眾人來說這也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答案,尤其是“親賢臣遠小人”等句,更是被眾人尤其是諸葛亮點頭認同。

鄭玄琢磨了一下,覺得蔡璟的答案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看來蔡家小子應該是有認真準備,心裡對他即將要提出的問題也有些期待起來,便出聲道:“蔡小友,你的回答很有道理。接下來請你發問吧。”

蔡璟嘴角微微翹起,除了離他最近的劉辯劉協以外當然沒有人注意到。不過劉辯和劉協畢竟更熟悉蔡璟,他倆對視一眼,似乎明白了什麼。

在眾人期待的眼神中,蔡璟問出了自己的問題:“夏商周秦諸代。大抵是初創時蒸蒸日上,不經意間卻又如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即便是八百年的周朝,也是有大半時間處於戰亂之中。先生可有方法,讓大漢跳出如此變化規律?”

在場的眾人都覺得有些難以回答,蔡璟這問題,屬實是有些刁鑽了。這確實是一個政論的問題,但是總讓人覺得怎麼答都有缺陷。如果你答什麼“選賢任能”“嚴刑峻法”之類的,那麼秦朝就是活生生的反例;可若是你不這麼答,就成了宋襄公,那更無法解決這個問題……一時間,在場的眾人都苦思冥想起來,被這奇怪的問題難到了。

蔡璟看看眾人的表現,滿意地偷笑了笑,活像只偷雞得逞的小狐狸。劉辯和劉協一看,得了,也別浪費時間了,看二弟\/二哥這樣子,這問題答案絕對不是他們這些人能想出來的,還不如節省點時間,想想午膳吃點什麼。順便再看看其他人努力思考的樣子,唔,確實有趣!

蔡璟倒是挺期待這裡的人能給出點參考性意見的,畢竟這可是著名的“歷史週期律”問題啊,要知道就算是兩千年後這個問題也沒得到徹底的解答。現在在這裡放出這個問題的簡化版,蔡璟倒真是想聽聽古人的智慧,看看能不能得到些靈感。不過,看這樣子,似乎古人的智慧還沒到開閘放水的時候?要不等回去單獨問問自家兩個兄弟,嗯,還有老爹與諸葛亮小朋友吧。

鄭玄對這個問題想了好一會兒,只感覺自己陷入了一個出不來的圈裡,不管怎麼答,都可以很輕易地駁倒而站不住腳。在經過了很長時間掙扎後,鄭玄最終長嘆一聲,說:“慚愧,老夫不知該如何解答。此次是蔡小友勝了,還請蔡小友指教。”眾人都是十分訝異,畢竟鄭玄是天下讀書人心目中的宗師,這問題竟然連他都答不出來?

蔡璟雖然可惜於沒能聽到古人智慧,但是他也沒託大到讓鄭玄這麼說的地步。況且,這個問題的一部分答案,現在他也不能說啊……

現在說出來可太逆天了!

蔡璟連忙還禮,對鄭玄說道:“康成公謙虛了。其實這個問題,小子也沒有什麼答案。”所有人都聽到了,頓時一片譁然。不過大部分人都熟悉蔡璟,知道他不是信口開河的人,必定有什麼後話要說,因此並沒有出言打斷。少部分鄭玄新收的弟子倒是想開口質問蔡璟為何如此消遣大家。不過考慮到蔡璟的身份地位,以及周邊人的反應,他們還是默默地隱藏下來,準備聽蔡璟的解釋。

此刻,蔡璟都有些小緊張了,他稍微清了清嗓子,在劉辯劉協蔡邕諸葛亮蔡琰幾人期待以及其他人或好奇或不屑的目光中,緩緩開口道:“雖然這道題小子還尚未有答案,也是僥倖取勝。但是這道題真正的答案,璟以為,當在於每一個人日常的行為中,在每一個人的思考裡。無論我們是年少求學,還是功業有成,都要每時每刻地警示自己,前代因何而興,又為何而亡。而我們又應該在這樣的經過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樹立什麼樣的志向?當我們每個人都能對這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山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