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頁
花明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1頁,清穿後我繫結了上進系統,花明柚,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隆科多笑笑:「等等看看就知道了,何必先出頭。」
那人想了想,理藩院都不出頭,禮部在這些對外的事務上職責到底還比理藩院要退後一步呢。
他瞧了瞧理藩院的其他官員,果真就是木雕泥塑的菩薩一樣,一動不動地站著。
乾脆也往後一縮,降低了自己的存在感,當做什麼都沒聽到。
但他不出頭,身後一位老臣卻站了出來。
「皇上,聖人有雲,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俄國使臣遠道而來,是友非敵,臣以為,網開一面也未嘗不可。」
有人起了頭之後,就接連有幾個兩朝元老站了出來為俄國人求情。
還有人搬出了康熙:「聖祖皇帝也曾經說過,自尼布楚條約後,大清與俄國互通往來,是睦鄰友好的典範,如異姓異族兄弟。」
年羹堯皺眉。
養心殿裡「旁觀」的池夏更是忍不住翻了個白眼:「這幾個老大人,是不是跪太久了站不起來?」
胤祥:……
反正在腦內吐槽,池夏乾脆說個夠:「我那些火槍火炮軍艦軍備都白造啦?讓他們挺直了腰板當爹,他們還不想幹?」
「這麼「懂事」幹嘛?」這麼喜歡給人做兄弟,甚至做兒子啊?」
胤祥聽她還有要繼續唸叨下去的意思,趕緊轉開了視線。
池夏說著說著就見雍正抬頭朝自己這個方向看了一眼。
一下就頓住了,咳了一聲:「殿下,就這麼讓他們一直胳膊肘往外拐地說下去啊?」
「急什麼?」胤祥轉向另一列隊伍。
池夏一看,年羹堯的眉頭已經皺成了一個深深的川字。
而自他往後,幾個武將的臉色都不好看。
等聽到一個大臣說要「以德報怨,化干戈為玉帛」的時候,年羹堯終於忍不住了。
涼涼地插嘴:「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啊?聖人都不提倡以德報怨,周大人比聖人還聖人!」
大概是剛才忍了很久,年羹堯完全不給他喘息的時間,一連發問。
「您一張口就化干戈為玉帛,要放了這個發起戰爭的罪人。你問過庫倫城戰死的將士和無辜被戰火牽連致死的百姓了麼?」
「哦,他們已經去往極樂了,你恐怕問不到,那你問問他們的家人答應嗎?」
「遠道而來是友非敵?俄國人偷襲庫倫的時候可沒有這麼想過!只不過現在仗打輸了,要夾著尾巴做人了。」
「朝中有周大人、劉大人和烏雅大人這樣的「內應」,也難怪他們敢有恃無恐,一而再、再而三地試探我們的底線。」
「反正打敗了只要過來磕個頭就行了!」
「連發動戰爭的元兇都不用被繩之以法,還能風風光光地被送回國呢!」
要不是這是腦內傳輸的畫面。
池夏都想給他起身鼓掌喊「安可」。
年羹堯可以啊!
又能引經據典,又能大白話罵人,她怎麼從來沒發現他居然這麼能耐!
胤祥笑容不減:「如何?年大人的發言契合伱的心意了吧?」
池夏連連點頭,又想起來他看不到,趕緊「嗯」了一聲:「解氣!沒想到年大人吵起架來也不比那些大學士差!」
胤祥微微正色:「年羹堯二十一歲就考中進士了。康熙四十八年,他還帶使團出使過朝鮮。」
池夏張大了嘴。
之前搞新學堂,她很系統地瞭解過清朝的科舉制度,清朝的進士有多難考她是知道的。
二十一歲就考中進士,三十歲就能帶使團出使朝鮮,還屢立戰功。
行吧,所以人家狂妄其實也確實是有狂妄的資本的。
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