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
濯雪一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0頁,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濯雪一汀,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南昭情勢危急,是而不敢廣而宣之,去召集外頭的大夫。
而臨安侯府近日更是頗顯冷清,如同處在黑沉沉的夜,無邊的濃墨籠罩下來,再無往日的笑語。底下的人頗有些誠惶誠恐,為避免長輩擔心她,江遇宛只說染了風寒,稱病不見家人。
昏昏沉沉中,江遇宛覺得自己要沒命了。
然而她只是疼著,成日裡面色慘白。生命值未盡,她不會死的。
或者說,沒走完劇情,她還不能死。
白朮被她的樣子嚇的要死,止不住擔心,怕她昏過去便再也睜不開眼了,時不時坐在床邊同她講京中局勢。
她說,祁王殿下死了,岸淮城亦破了。舊太子攜叛軍駐紮在上京城外,蓄勢待發,不知哪日就要攻破上京城門了。
而江都王尚在凌江同溫漳交戰,脫不開身,京中人人自危,卻又無人會叛變出城。
其一,當今陛下到底是舊太子皇父,再如何,舊太子也不會弒父登位,引後世議論,最多不過是逼宮讓位,光明正大繼位,百官自會尊其為帝王。於此關頭,更無人會開先例,不識時局地逃亦或是叛。
其二,祁王已死,適齡皇子只得舊太子一位,即便有攻城劣跡在,但他手握重兵,陛下少不得會主動將他迎回上京。
白朮又說,宋娘子眾目睽睽之下清白盡毀,名聲是徹底臭了。
只是如今有更緊要的事壓著,沒幾個人再去討論這種閒事了。
江遇宛掀了掀眼皮,沒什麼反應。
「北襄大軍壓境,靖王遞來信書,」系統沉默了幾日,這時反而接話了,「要以質子殿下換兩國和平,否則將出兵交戰。」
「朝臣們如今分為兩個派系,一派是以宗親為首,認為如今南昭外憂內患,質子雖不足為懼,可武帝一向無視質子,此舉恐為陰謀,放回質子後患無窮。當迎回舊太子,溫氏不足為患,北襄之脅自不必理會。舊太子昔日的部下,並未隨著舊太子的隱退而被削職,如太子少傅門徒之列,少不得是這些人中的主力軍。」
「另一派則以六部尚書為首,在朝堂上多次言說舊太子謀逆一事,陳以利弊,令陛下幾多猶疑。其為世家授意,恐太子重掌大權,扶持舊日穆府之人」
這倒不難理解,世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歷來如此。哪家沒有幹過私養府兵的事?販賣軍械更是世家保護自己的手段。可穆府削爵時,世家無一人上奏勸說,皆將自身摘了個乾淨,接連將一應沒做乾淨的事推至穆府與溫氏。唯恐太子和穆家、溫氏記恨,這些世家寧肯冒著滅國之險,也不願迎回舊太子,損及自身利益。
而皇帝如何不懂?門閥士族皆養府兵,即便南昭國破,北襄一統,世家依舊是世家,世家彼此制約又彼此依靠,又互為姻親,其勢力是難以估計的。往日他們顧忌四境勢力,安守一方,可此時,東境反,南境小江都王轉戰凌江,邊關更是危矣。
而宗親之慮,若是迎回舊太子,那這江山還是姓沈,他們憑著這份血親,自可繼續高枕無憂。
可若敗於北襄,莫說一生富貴,恐怕到時他們的人頭都要不保。
皇帝之所以久久難以下定決心,無非便是害怕這些門閥士族同北襄勾結,在各地出兵,到時便再難以控制。
可當今陛下忌憚世家,舊太子繼位後,只會一樣的忌憚。
或許,世家壓根就不怕呢?
那他們,此舉為何?
北襄大軍終究是在邊境,舊太子的大軍已在上京城外了。
陛下的抉擇顯而易見。
連她都能想清楚的事,世家會不明白嗎?
何故要多此一舉,多得罪舊太子一場呢?
江遇宛垂下睫羽想了片刻,終是忍不住陣陣疲倦和痛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