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莊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章 規劃,公元八世紀,孤山莊園,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根據蕭戰的“遺言”,二人之所以把時間穿越的維度定於此時此地,其實還是做過考量的。

從大局來講,便是八世紀的中國,處於歷史上最為活躍的上升期,人口、經濟、科學基礎,均處於領先地位。這對於日後洪毅與蕭戰的計劃實施,提供了最好的物質基礎。

而現下的民族融合較為溫和,經歷了南北朝分裂,和短暫的大一統隋朝,各民族權貴與百姓都渴望安定的生活。但此時唐皇李隆基是個雄主,為最大保留漢民族實力,蕭戰才決定落腳少數民族地區。

一則趁他們尚未有文化根基,直接以神靈名義同化,消除日後分裂隱患,二則天高皇帝遠,單從民族特性上來說,靺鞨是上上之選,其民剽悍不失淳樸,迷信卻又堅持追求真理,作為根據實屬不錯。何況這裡在農耕文明時代,屬於貧寒之地,但若到工業時代,其蘊藏著的巨大的資源,將是洪毅起飛的保證,實為寶地。

只是考慮到萬事開頭難,蕭戰還是在生前為洪毅鋪排了一番,另外根據當地情勢,建議洪毅只握緊軍權,而將神權、政權下放給土著,以凝聚人心。對此洪毅自然是樂享其成,自己十八九歲的毛頭小夥,除了特戰經驗,其餘都是耳聞目染,從未實踐一二,哪有直接下放來的輕鬆自在……

洪毅這邊飛速思索,那邊郡利部眾人已紛紛起立,巴圖魯拱手道:“我郡利部隸屬黑水,漁獵為生,逐水草而居。現在聽命於大唐,受敕封為羈縻州,治所便定在這大河入海之處。族中現有六千餘戶,近兩萬人。青壯男丁三千,若有事皆可戰。自朝廷設黑水都督府,我族幸得十餘農戶,可惜我族不擅農耕,田地也不多,到秋收時糧食不過百石。這大江群山為我等世代依靠,現吃現捕,日子比較清苦。此地極北,一年之中有半歲天寒地凍,每逢嚴冬,老幼難活。”

洪毅聽聞,眉頭一皺,這還真是個能掛上名的貧困縣。不需要多說了,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先轉上一圈再說。一行浩浩蕩蕩十幾人,緩緩而行。洪毅放眼望去,心是越來越涼。這木寨牆高不過兩米,勉強防防野獸。大部分人都住在低矮毛氈之內,以地為席。部落中央幾個稍好點的帳篷,都是族長頭人居所,依然是簡陋無比。唯有那議事大帳,略微寬敞,有間教室那麼大,地上雖是塵土,卻也乾燥一些。

毅已吃了幾天燒烤,十分不適應,又去往農戶住處。這些人雖然農耕,卻是高句麗時期漢化了的扶余人,國破流亡,到得北方,替郡利部種些糧食。收穫時只留一成,難以餬口,平時依然也要漁獵才能活下去。洪毅往地裡看了看,稍稍寬心。

這裡地廣人稀,十幾戶人家竟是開墾了百畝土地。主要種的小麥,已經收穫。大豆本就源自東北,自春秋時就有犬戎種植的記載,最初稱為戎菽,這裡也有不少。另外就是穀子,去殼稱為小米,古代叫稷或粟,是中原漢文化地區的主糧,以至於夏代和商代都屬於“粟文化”。但在這裡種植不多,主要作用為釀酒,以供貴族享用。

另有一小片地方種了點菜,古代蔬菜種類不多,流傳至今還能讓洪毅認出來的,怕也只有韭菜。其他幾種長相如草,竟不認識,應該是後世隨著社會發展,淘汰出飯桌的劣貨。平時這些遊牧民族肉多菜少,至多挖些野菜、蘑菇來吃,洪毅想想就緊張,萬一誤食毒物,那還不是妥妥的死翹翹。

人是鐵,飯是鋼。洪毅先看了看這吃食,想象了一下以後的生活。看來這短時間內,苦日子是躲不開了。幸虧自己特種兵出身,對於吃喝,也不是太過挑剔。只是這水就……

此處沿海,雖有大河而過,但這水喝起來總覺得略帶鹹味。洪毅想起自己和八大金剛暢遊碧波的情景,又關聯到那成群野馬,上萬野鶴,吃喝拉撒,最終不都跑到了這水裡?洪毅一陣胃翻,嘟囔道:“附近可有山,山上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