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莊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章 易俗,公元八世紀,孤山莊園,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實洪毅隨性給眾人改了漢名,見大家並無牴觸,反而歡欣鼓舞,就感覺誤打誤撞,要有意外收穫了。整個中華歷史,泱泱五千年,由於地域廣闊,交通不便,軟硬體跟不上,中央政權從未對北方少數民族實施過有效管理。遊牧民族保持著固有的習慣與本色,對統一其實是個潛在的巨大隱患。

而南北朝時期,拓拔鮮卑入主中原,從上至下大力漢化,民間各族也常有通婚。鮮卑人學習了先進的文化和制度,中原人也獲得了遊牧民族的尚武精神和強健體魄。是亂世中難得的治世,也為和平式的民族融合開拓了一條明路。

洪毅生活的年代,各族人民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砥礪前行,使古老文明重新煥發活力。而其他多民族國家,只要實行高度自治的,或聯邦、或合眾,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一體,只是臨時湊合成堆的一盤散沙而已。

可惜中華文明的大部分時間,漢胡均是不兩立。互相殺伐造成大量人口減少,社會發展也遭重創而倒退。自五胡亂華始,宋為元滅,明更清替,民族融合始終伴隨著烈火鮮血。

更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滋生,將歷史必然摻雜進民族仇恨,實則大謬。自古分則俱弱,合則恆強,中華文明的先進性完全有條件做到和平融合,繼而共同開創輝煌的明天。

是以洪毅康復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召集大家聚首一處,共商“大計”。郡利部的首領頭人盡皆來到大帳,洪毅雙目炯炯,借這次部族大會,朗聲說道:“我初來凡間,郡利部也忠心追隨。現在文字語言、度量權衡初創,已為統一之式。後面我有幾個措施,大家都在,提出來一起參詳一下也好。”

眾人深知事關重大,皆豎起耳朵。洪毅娓娓道來:“大家現在都得了新名,這姓氏歸一,是否讓大家更覺是一家人了?”所有人細一思量,都點頭稱是,洪毅又添一層信心。

“現在我郡利部及所有靺鞨人,皆辮髮。周圍室韋契丹是披髮,漢人結髮髻。但大家看我,板寸平頭,清爽利落,此髮式更有諸多好處。毛髮長易滋生跳蚤、蝨子,傳播疾病。打仗狩獵時若頭部受傷,毛髮也影響清創,包紮。而且這長髮不易清洗,對潔淨衛生不利。所以這第一項,便是去發。女子愛美,頭髮可略長,也可暫時不變。男子皆與我一般髮式。”

洪毅說完,環視一週。這靺鞨部落,還沒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孝之始也”這套理論,實施起來應該不難。但陳舊觀念和古老習俗也不是那麼容易改變,所以洪毅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卻見蕭萬壽拔出佩刀,挽住腦後幾條髮辮,一刀兩斷,大聲道:“天神之諭,本就該遵從,何況還有這麼多好處。今日我先表個態,明天便即執行。”眾人皆應諾。

洪毅心中一暖,這蕭萬壽對自己真是有求必應,萬分支援。朗聲道:“第二項便是這服飾。我所穿衣裳,合體舒適,幹活打仗都比長袍更利索。後面我會設計新的服飾,男衣精神,女衣漂亮,待商隊換回綢布,統一著裝如何?”眾人大喜,本以為只有洪毅才可著這新奇裝束,原來人人皆可如此,又是齊齊致禮。

“這第三項,便是這生活習俗。這不是改革,而是改進。大家住這毛氈,既不結實牢固,也難避風寒。只靠漁獵,難以果腹,營養也不均衡。往後大家齊心合力,建設家園。我們不僅要漁獵,還要大力農耕,建造木屋,定居下來,不再時時遷徙。“

”等修了固定住所,將現有毛氈收集起來,供給部隊打仗時臨時使用,既不浪費也很實用。我相信,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眼下三項實施下去,可使郡利部煥然一新,後面我們再做其他規劃。”

洪毅說罷,聽者早已動容。公子說帶來財富,這精鹽就來了。公子說短髮好,新衣好,定居比遊牧好,那便肯定沒錯。只要按照公子吩咐,幸福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