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莊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1章 董大,公元八世紀,孤山莊園,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古代流落青樓的女子,多半是可憐人,就比如這安媚兒,父母早亡,跟隨行商的族叔顛沛流離,輾轉萬里。若論起家中還有何人,安媚兒只記得有個兄長,可惜五年前,叔父被一權貴盯上,羅織了罪名,判了死罪。
自己被賣進了樂康居,幸虧以死相逼,保全了完璧之身。哥哥則不知所蹤,後來曾聽粟特族人說起,哥哥貌似去了營州,從了軍伍,做些提著腦袋,博取功名的行當。
安媚兒的家事自然是爛在了她自己的心裡,洪毅問詢的是樂師董廂蘭。她是音樂世家,清白之身,看似比安媚兒這等舞姬的社會地位高些,不至於為奴為婢,但也好不了多少,也就有個自由身。
在世俗的目光中,二人皆屬伶人的範疇,供達官貴人們玩樂、消遣所用。見洪毅問起家人,這樣沉重的話題瞬間便將氛圍冷了下來,眾生為芻狗,今日生便行今日事,明天在哪裡,根本無從知曉。
董廂蘭今年十七,與宜靜同齡,闔家一人,孑然一身。這資訊與洪毅的揣測大不相同,頗令他小吃一驚,稍有忐忑。不過董廂蘭的七絃琴倒是有些來頭,乃是師從一位族兄。
此人比董廂蘭大了十多歲,已是三十好幾,因為痴迷琴道,至今還未婚娶。二人於三年前才得相認,但志同道合,既是兄妹,情同父女,洪毅忙問其姓名,方知叫董庭蘭。
聊到這裡,謎底方才對上,也讓洪毅長舒一口氣。來此樂康居,前前後後花費了不少,沒點收穫,可對不起洪毅此行的淘寶目的。洪毅又問這董庭蘭今在何處,董廂蘭答曰就在這樂康居,整日研究胡樂,常混跡於市井。只是此時夜已深沉,不若明日裡引薦,也好讓這兄長,也見識一下新奇的事物。
當晚一行幾人,便在這樂康居歇息。宜靜被洪毅附耳密聊了幾句,已知公子深意。於是打著倆人還未成親的幌子,與那董廂蘭住在了一個房間。長寧幾個身負任務,抽身去了別處,以他們的身手,這洛陽的巡夜,自是發現不了的。
老孟與定邦見公子對那董庭蘭頗感興趣,多問了一句,卻只得到了一句答覆:為人不識董庭蘭,便稱英雄也枉然。洪毅這套移花接木,駕輕就熟,卻把兩個中年人唬得一愣一愣的。這董庭蘭什麼來頭,竟能得到如此高的評價。
其實洪毅還不知道,此時的董庭蘭,尚未在大唐揚名立萬,實屬生活窘迫,龍困淺灘。這也是他成長成熟的時期,恰在此其間,董庭蘭將胡樂與傳統雅樂結合,探究大眾對藝術的需求,方才成就了日後的顯赫聲名。
第二日一大早,洪毅便早早起身,長寧回的更早,大箱小包的準備了不少。洪毅一一清點,甚是滿意,這影武衛辦事,確實高效牢靠。宜靜比他們晚了半個時辰,看來不論哪個時代,女人愛美,梳妝打扮的程式都是免不了的。
安媚兒也跟了過來,三個女人一路嘰嘰喳喳,都是關於香皂和香水的話題。看得出來,這些新奇玩意就是好使,至少如今,幾個姑娘家已如閨蜜,私語不止了。
董庭蘭跟在幾個姑娘身後,三十來歲,滿臉風霜,看起來不很精神。人落魄時,喜好喝上兩杯,看來此人亦未免俗,一副宿醉模樣。洪毅招呼著眾人一起去了醉生樓,這可是洛陽有名的酒樓,去那吃個早餐,多少顯得有點小題大做。
不過這小郎君出手闊綽,捨得散財,倒令董庭蘭升起一絲好感。早餐簡單,豆漿、包子,但這豆漿是黑豆漿,包子餡是帝王蟹肉和對蝦肉兩種,都是海貨,倒是以前沒有吃過的。
這早餐吃成了酒席,董庭蘭兄妹和安媚兒直覺察撐漲了,才戀戀不捨的罷休。他們哪裡知道,這並不是醉生樓的手藝,而是專門供給洪毅的餐食,從食材到廚師,都是特供,味道自然上佳,衛生條件和安全性也絕無差錯。
董庭蘭不知從這樓前垂涎路過了多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