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莊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章 世子,公元八世紀,孤山莊園,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渤海都城上京,另號龍泉府。史載其城仿長安而建,除了主要接道,也有裡坊和商業交易活動。渤海國的建立者,是大武藝與大門藝的父親大祚榮。高句麗滅國後,唐王朝為防止高句麗遺民復辟,並有效控制東北地區,將大批高句麗遺民和一部分靺鞨人強行遷往內地。

其中大祚榮的父親乞乞仲象率其部眾遷居到當時唐朝盧龍節度使治下的營州,並依附於唐朝。大祚榮便在這一時期出生並長大成人,期間他們同唐人接觸,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

公元六九六年,營州境內的契丹人動亂,史稱“營州之亂“。大祚榮父子與另一靺鞨酋長乞四比羽,在這次兵亂中被逼率部東渡遼水,踏上了逃還故鄉的道路。唐軍平叛後征討大祚榮,於天門嶺中伏大敗。

公元六九八年,大祚榮於東牟山築城定都,次年自立為靺鞨國王,是為渤海。渤海建立之初,四周強敵林立,遂奉行靈活、多變的斡旋外交,在夾縫中左右逢源。數年之間,勢力大增,但國內關於親唐還是仇唐,已形成不同派別,埋下了禍端。

洪毅駐足於上京城外,眼望這高大城樓。雖不及北蒼,卻比勃利偉岸繁華許多。心嘆歷史洪流之中,勇於吸收先進文化者,總能優於固步自封。同時也對中華文明的優越性,更多了一番信心。

洪毅的撤離計劃,經過團隊的反覆完善,進行的過於順利。每個潛入者聯絡兩三戶熟識的人家,不動聲色的彙集於沿海的慶州,再由小船駁至大船,先行去往虞婁部落腳。

初期安排的扶余降眾,本就是社會底層,家中無財,兩手空空,又無人關注,是以兩三日便完成了撤退。事情的超前發展,也降低了眾人的警惕之心,這虎口奪食,不過爾爾。

哪知輪到撤離大門藝的親兵家眷時,便遇到了麻煩。這些士兵都是粟末靺鞨人,普通士卒還好說,中高階軍官家庭那就沒那麼簡單了。首先是有些家業的,捨不得就此離去,另有家庭中,還有其他成員就職官府的,在得知真相後,更是非常牴觸。

不過一兩日,這上京城中,便隱隱傳出了大門藝假降的傳言,令李晟恩與高承心驚不已。

洪毅安排高承率領著扶余人先回北蒼,自己則是不顧眾人反對,同長鎮按耐不住的趕往了渤海。這撤離計劃,重中之重,還是在於將大門藝的妻小迎至北蒼。如今風聲愈緊,怎能令人心安。

豔陽高照,依舊擋不住寒風凜凜。洪毅緊了緊身上的皮氅,長鎮又為洪毅的鹿皮靴中理了些烏拉草。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烏拉草其葉細長柔軟,纖維堅韌,不易折斷。充填在靴中,即能取暖,還可護腳,消除異味。

如今這大團圓計劃,已近尾聲,除了十幾戶不願離去的粟末靺鞨的人家,便只有大門藝的親王府了。茲事體大,洪毅決定親自坐鎮,無論怎樣都要讓大門藝再無後顧之憂。

入得城後,特戰隊員化整為零,散在四周。洪毅與長鎮找了個小店,點了幾樣吃食,邊觀察邊盤算。城內主要佈局,早在計劃之初,便有詳細地圖。只是大門藝的府邸臨近宮城,戒備要比其他地方森嚴的多。加之大門藝被俘,王府中沒了男主人,更是大門緊閉,讓人不知怎樣傳進訊息。

本來若是先撤離大門藝的家人,這些苦惱便都不會存在。奈何此次行動涉及人數眾多,一旦王府生變,恐會累及他人,影響全盤。如今看來,洪毅也有些懊悔,早知有些人不願離去,當初就不該熱臉相迎。

現在鬧得訊息走漏,給自己徒增難度。想來也是怪自己,沒有對每個家庭的情況細細區分甄別,才有此窘境,不由嘆了口氣。

長鎮見洪毅悶悶不樂,加上天冷,便從懷中掏出一壺烈酒,兩隻玻璃盅。瓶塞一開,酒香四溢,引得人連吞口水,二人罔顧左右,對飲起來。幾杯下肚,身上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