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莊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1章 流寇,公元八世紀,孤山莊園,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思明瞻看著眼前這份條約,臉色猶如吞了幾隻蒼蠅。“去天孫國國號,立泰華國津樑郡,保留王室宗廟,世襲三代,所有用度以郡府稅收兩成調撥。”社稷要沒了,自己便是千古罪人,史書上將如何評價。這天孫雖說處於航路要衝,但港小船少,歲入幾何自己門清,王室一大家子,錢怕是不夠……

海風徐徐吹來,太陽已然升起,萬丈紅芒覆蓋在這海岸邊臨時的帷幕之上,頗有幾分神聖之感。

千里熬了一夜,多少有些睏倦,眼望這落魄之人,悠悠開口道:“三個月前,倭國曾與我泰華不睦,雖經交涉仍冥頑不靈,最終割了十餘國,現整個九州盡入我手。”

他探前一些,雙目緊盯思明瞻,“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至信滿臉笑容,謙謙續道:“九州之倭人,十有八九遷往他處,服十年苦役,方可入籍泰華。現大王有此際遇,以大義之身,上全家族,下保黎民,切莫錯失良機。”思明瞻面色一動,似有所思。

至信又言:“這新的津樑港,將擴至現在十倍,貿易稅收,不可限量,大王所得銀錢,至少比現在翻上三倍,且坐享其成,比之苦哈哈做個君王,勞心勞力,不知好上多少。”

這等空口支票,思明瞻自是不會立馬全信,但眼前尚氏蠢蠢欲動,且風聞有外國勢力捲入,正好借力打力,坐收漁翁,亦可觀察一下這泰華實力,是否可以託庇。

思明瞻心中千迴百轉,也就片刻功夫,但見他猶如下了很大決心,取出隨身小璽,蓋了上去。旁邊至信冷眼旁觀,輕飄飄一句:”此等國書合約,還是要大王加蓋國璽來得妥當。”遂大喝一聲:“夏國忠,集結所部,護送天孫王回城。”

這是要逐客嗎?思明瞻大囧,本欲在此避避風頭,待城中訊息傳出,也可伺機而動,殊不料片刻功夫,自己便成了不受待見,當真是傷害性很小,侮辱性極大。

思明瞻還欲絮叨幾句,千里揮手打斷,語重心長的說道:“大王切莫想著討價還價,身為一方之主,此刻恐怕我這旗艦,才是你最安全的立身之所,速速回去看看你的國璽與宮室,再做計較不遲。”說罷與至信轉身回頭,登船而去。

思明瞻無奈回返,夏國忠卻直言:“大王最好不要乘那車輦,如此明識之物,恐有人早已盯緊,為大王安全計,請大王換身我軍戰袍,看看如今這津樑城,已成何種模樣。”事已至此,饒是思明瞻不甘,林語琅抗議,皆是無關痛癢,任憑擺佈,除了委曲求全,欲保小命,已無它途。

直至思明瞻一行踏上來路,至信才摸出一張紙條遞給千里:尚氏已動,津樑城戒嚴,保王派遭血洗。千里肅然道:“告訴柳步成,勿要盲動,一切服從命令聽指揮。”至信頷首,急發幾隻信鷹,確保指令送達。

再說那思明瞻一行,喬裝改扮,在夏國忠護送下,奔津樑城而去,遠遠望見城門緊閉,城牆上士卒林立,如臨大敵,倒也無感意外。直到夏國忠拿出一物什,遞給自己,思明瞻才通曉此物之用,然而,入眼情景,卻是令他一身惡寒。

城門之上,吊著十餘個欄籠,內裝血淋淋的頭顱,卻盡是熟人。副相林正昆,正是林語琅之父,對王室忠心耿耿,於朝中掣肘尚氏,是鐵桿正臣。堅毅大夫吳宗,來自大唐,飽學之士,剛直不阿。其餘眾人有文士,也有朝臣,最多的還屬宮中禁衛中,自己安插的親信。

思明瞻手腳冰涼,腦中泛著無盡的茫然。離得又近了一些,忽聞林語琅大叫一聲,應是見到老父死於非命,急火攻心,昏死了過去。夏國忠策馬前行,在城頭弓箭射程之處立住,大吼一聲:“應尚志琦大人與我主帥之約,泰華海軍陸戰隊現接管城池,速速開啟城門。”

話音未落,城樓閃出一人,赫然是尚仕功,只見他全身披掛,甲冑上隱隱還佔著斑駁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