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莊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9章 濟世,公元八世紀,孤山莊園,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誠然,走自己的路,更踏實!棉花是戰略物資,怎能借道運輸?

不論突厥大唐,一旦發現棉花之用,都會使國力大增。北蒼徒有廣袤國土,卻幾乎都在寒帶,不宜耕種,在拿下美洲之前,北蒼的優勢,全靠洪毅腦子裡的知識,和“秘密”。

“可修條什麼樣的路,可將這許多棉花運回,又要多少馱馬,成本幾何呢?”穆鵬不無擔憂的說道。

洪毅神秘一笑,“修鐵路,一條西伯利亞大鐵路。此事我已成竹在胸,日後細細講予你們聽。方才,你們幾人所說,皆切中命題,我們不僅要拿下瀚海,還要拿下葉尼河流域。”

洪毅用鉛筆在葉尼河和鄂畢河之間的空白處,寫下了西西伯利亞平原幾個字,繼續說道:“兩河之間,皆是平原。我北蒼馬隊,放眼天下,戰力無敵,此地形正適合騎兵縱橫馳騁。自葉尼河向西,無甚敵手,你等越過鄂畢河,再行不多遠,便會遇一天塹——烏拉爾山。”

洪毅鉛筆一劃,似是堪定了邊界,三人目不轉睛,看著地圖上的條條線線,彷彿看到了將來一個龐大的國度。這樣的國家,策馬賓士不止,恐怕也得行上數月。若是自己哥幾個能為長生天打下這片江山,必定是王侯之功,青史留名。想到此處,幾人竟是激動地微微顫抖。

願景歸於願景,飯還是要一口口吃,路還是要一步步走。幾人深知東出在即,兵力有限,這西伯利亞之策,需劃分成若干步驟。如今,洪毅能拿給穆鵬與長鎮的軍士,僅有兩個弓馬隊和一個重甲隊,也就三百人。幸好有通古斯民兵為骨幹,組建了一支兩千人的衛戍軍,可助一臂之力。

洪毅決心實行穩紮穩打的策略,由丹水向北,可達勒拿河主幹流,向西南方逆流而上,便離瀚海咫尺之遙了。沿河建立據點,再由玄武道組織人口實邊,即可形成有效控制的鎖鏈。整個西伯利亞並非需要如穆鵬所言,以步丈量,全部充填。只需化河流為實控線,圈地即可。

如此廣袤的土地,全靠人口遷徙實現佔領,確屬天方夜譚。融合當地部族,走驅度寐模式,共同開發,當為上上之策。洪毅尋得幾個鄂溫克的遠足獵手,配合自己有限的地理知識,梳理著西進脈絡。

骨利幹國,居瀚海之畔,國人數萬,勝兵四千。元魏時柔然國中的高車部,屬丁零人。其始祖為羌人,後與氐、羯融合雜居,歷史悠久。高車人數高加索人種,高鼻深目,他們以遊牧為主,遷徙以兩輪或四輪大車為交通工具,故名“高車”。骨利幹位於西進首站,是穆鵬他們繞不開的一道坎。

在骨利幹之南,便是大名鼎鼎的韃靼人。他們遊牧於色楞格河流域,民風彪悍。據突厥文《毗伽可汗碑》記載,其曾與九姓烏古斯聯合反抗突厥。後世也有韃靼瓦刺,並列稱雄於蒙古高原。不過韃靼人活動於北海南岸,並非西進途中的必解之題。對於韃靼人,洪毅還是希望保持安全距離,以儲存實力。

涅涅茨人,也稱薩莫迪人,亦屬丁零族一支。他們遊牧於薩彥嶺地區,位於唐努烏梁海與西伯利亞的交界,蒙古高原的北沿。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祖先丁零人,曾有一批為避戰亂,沿葉尼塞河向北遷移,到達北冰洋沿岸。

這個路線與洪毅的葉尼河戰略不謀而合,或許在未來的路上,會有他們相伴的身影。

漢特人,是西伯利亞西部民族,他們居住在烏拉山以東,沿著鄂畢河及其諸支流,從烏拉山脈和狹窄的山麓丘陵地帶,直到地勢漸向鄂畢灣傾斜的廣闊中央低地。這個民族比較原始,靠狩獵與採集為生,西進隊伍若遇到他們,應該都是幾年後的事情了。

曼西人,是鄂畢河流域的原住民,其族源可追溯到一世紀中葉,額爾齊斯河流域的草原烏戈爾部落。他們以捕魚和狩獵為生,生活方式為半定居半遊牧狀態。相對而言,鄂畢河流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