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八章 風雨雷動,龍騰中華,匹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5月15日,中日雙方在滬簽訂《上海停戰協定》,規定上海及蘇州、崑山地區中國無駐兵權;承認上海為非武裝區,而日軍可在在上海地區駐兵。當中**根據協定撤出上海後,上海內僅有淞滬警備司令楊虎所轄上海市警察總隊及江蘇保安部隊幾千人。而日本海軍陸戰隊卻堂而皇之地在上海長駐下來。又一個出賣中國領土主權的屈辱條約降臨在中國。從這一天起,上海就處在了對日軍極其有利,而對中**十分不利的情況下。上海,從此成了一座東方不設防的大都市。

但日本海軍並不滿足於僅僅駐軍,當眼見陸軍在東北、華北大肆擴張時,海軍手便癢得難受。

1937年7月,日本在上海虹口、楊樹浦駐紮海軍陸戰隊約3000人,控制著進出上海的港口、要道。有這些日軍策應,日本陸、海軍大部隊可隨時在黃埔江岸及長江沿岸登陸。這3000名陸戰隊隊員人數雖少,但卻承擔著日本攻略中國的又一個作戰方向,因而備戰急急。他們利用在上海駐兵的特權,大力加強駐滬軍事設施,以虹口靶場、海軍陸戰隊本部為核心,以楊樹浦公大紗廠和滬西豐田紗廠為兩翼,大量構築了堅固據點,並在日租界日僑各大建築物內設定了眾多的掩體工事,對日僑也加強了組織與訓練,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在中國最大的都市裡,在中國的土地上,日本軍人大事戰備、到處炫耀武力。有軍人撐腰,上海的日本僑民和日本浪人更加有恃無恐,四處尋釁。中國人不乏血性,豈肯眼看倭寇在中國為所欲為。雙方的對峙,更加劇了上海形勢的緊張。事實上,中日關係早在1年前便緊張起來。1936年9月23日夜,日本海軍借‘出雲’艦水兵3人,在上海北站附近租界內被人狙擊而一死兩傷的事件,下令海軍陸戰隊全部出動,在青雲路、八字橋、粵東中學、天通庵、五洲公墓一帶,密佈崗哨,派隊巡邏,大有挑起事端進行報復的跡象。

蔣介石此刻雖已萌生抗擊日軍的想法,但抗戰尚未提上議事日程,他正反覆督促、並多次親赴西安部署對陝北的第六次‘圍剿’。

在他的授意下,南京外交部多次出面談判,並請一些外國駐中國外交官從中緩解,希望事態得以控制。日本由於‘二二六’事件餘波未平,東京也不願事態擴大,遂接受了調停。上海事態總算被控制住了。但日本海軍似乎也從這種緊張中看出了苗頭,增加了海軍陸戰隊駐滬人數,並廣泛收集情報,各種演習也越來越頻繁。黃浦江上,日本海軍艦隊奉命開往寶山、福山鎮、段山港、滸湧各港口,測量水位,標定艦位,儼然一副站前準備的樣子。

中國國民政府眼見上海無駐兵權,而日軍卻蠢蠢欲動,又不甘心把中國最大的城市和財富的集中地讓給日本人,更不願看到上海的危機將來威脅到南京。

為阻止日軍未來可能的進攻,參謀本部擬製了一份計劃,由軍事委員會撥款100多萬充材料費,由駐軍第87、88、36師在上海側後修築工事。這是一條耗資巨大、費時較多的工程。從無錫到江陰、蘇州到常熟、福山多道堅固防禦陣地與滬杭分割槽乍浦、嘉光先相銜接。其中,以預先構築於陣地上鋼筋水泥、重機槍掩體作為陣地骨幹,戰時再輔以戰壕配備,因而成了中國政府對抗日本進攻的最堅固、龐大的陣地配系。

國民政府不能在上海大動手腳,便只能在緊挨上海的後方大做文章。這幾道防線的修築,集中了蔣介石屏護南京、長久抗日的戰略構想。其工程直達、耗資之巨,均屬中國第一,堪稱中國的‘馬其諾防線’。

8月11日,日本本土馳出的一批戰艦和數千海軍陸戰隊隊員到達上海,巨大的艦炮指向上海市區,荷槍實彈的海軍陸戰隊隊員登陸上岸,上海形勢進一步嚴峻起來。同一刻,中國國民政府封閉了漢口日租界,並計劃封住長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完結)愛妃愛使壞:懶皇帝,你慘了

冰藍水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