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
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0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我給爺爺哭墳,朱元璋你激動啥?,西湖遇雨,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知道,最近朝堂上,可是有不少關於給海禁開口子的風聲流傳出來,而這些風聲,自然也被赴京趕考的考生們所聽聞了。
解縉陷入了糾結之中這兩種選擇,各有利弊,前者比較保守不會犯錯,但哪怕是他,如果不寫點新東西,光靠文筆辭藻也不容易進一甲或二甲,後者容易出彩但跟主流觀點不符。
糾結了半天,都快到中午瞭解縉還是一個字沒寫,不過好在殿試是持續一天的,所以也不著急寫,很多人都跟解縉一個狀態,只不過別人是在默默地打腹稿。
最終,十九歲的解縉思來想去,決定還是要老老實實遵循自己的理念,寫海禁政策的正確性和必要性.而策論雖然就是最低要求八百字的小作文體量,但是朱元璋為了讓他們好好答題,發揮出最好的狀態不留遺憾,所以不僅給的殿試時間很長,以一日為限,日落前交卷即可,而且中午是管飯的。
一個大托盤裡有茶食、果脯、點心、一碗湯、一碗米飯、四樣葷菜素菜,甚至考慮到可能有“不喝酒沒法超常發揮”的李白型選手,還備了酒水。
解縉本來不想喝酒,但奈何肚中酒蟲勾的人實在心癢無比,所以還是喝了酒。
幾杯酒下肚,解縉整個人都開始飄了。
——思路來了。
保守個屁,老子要拿狀元!
飯也不吃了,他把托盤搖搖晃晃的放到了旁邊,扯過答題的紙張,繼續揮毫潑墨。
解縉是不是明初書法第一人不好說,但他肯定是明初草書第一人,毛筆在他手中,可謂是筆走龍蛇,飛揚不羈。
這時候還沒有“館閣體”,殿試也確實沒規定作答文體,所以解縉的書法雖然潦草了些,但也不算違規。
須臾,一篇策論寫就卻是一氣呵成,一字未改。
解縉示意受卷官他要交卷.殿試跟鄉試、會試不一樣,從趙匡胤時期開始,殿試環節就規定了考生可以提前交卷,之所以這麼規定,是因為在趙匡胤的眼裡,能快速而又有效地解決問題的人,能力暫且不論,果決肯定差不了,而大明的制度基本都是參考宋朝進行設計和改良的,所以這一條也在如今的洪武朝被承襲了下來。
受卷官收了解縉的卷子,準備按照規定,等所有考生都交卷後統一送交彌封官進行彌封。
但這時候朱元璋來興趣了,閒著也是閒著,既然解縉這小子與他之前就有一面之緣,印象頗為不錯,而且還在殘頁上面出現過,那不如看看他的試卷。
皇帝要看卷子,受卷官自然不敢不給。
然而看著看著,朱元璋的眉頭就蹙緊了。
倒不是解縉的文章寫的不好,或者字型太潦草,實際上解縉這篇文章,立意非常高遠,書法雖然潦草了些,但筋骨神意俱佳,看著非常順眼。
問題在於,朱元璋之前從考生們身後走過,大概心裡算了算,保守點支援海禁政策的考生有八成,剩下兩成則是支援海禁政策應該隨著時代的改變稍微開個口子。
可敢這麼噴海禁的,解縉還真就是蠍子拉屎,獨一份。
看完以後,朱元璋臉都黑了。
雖然朱元璋有意給海禁政策放開一個小口子,進行官方的海外貿易,但並不打算對海禁政策進行整體的驟然轉向,因為對於一個龐大的帝國來說這是非常傷筋動骨的,會讓下面官府無所適從的同時,加劇社會和人心的混亂。
而且更重要的是,海禁政策是朱元璋給大明制定的基本國策之一,全面否定海禁政策,那就是在拿鞋底子抽朱元璋的臉,所以朱元璋自己也不可能會幹這種有損於他帝王威嚴的事情。
但解縉幹了。
不過,朱元璋氣量並不小,他倒沒有因為這張卷子發作,只是放下卷子後吩咐道:“下次殿試讓光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