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兮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1頁,求生倒計時,木兮娘,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派去打聽的人回來說,我的好兒子和我的好大侄子情非泛泛,趙白魚又是個重情義的人。」昌平公主輕笑:「所以趙白魚會親自來向我叩頭。」

女官點頭點到一半愣住,怎麼是來向公主叩頭而不是贛商?

魏伯年前領命將趙白魚的書信分別送到淮南賀光友和山東陳芳戎手裡,前者早已升遷為淮南漕使,後者因黃河水患時處理得當,脫穎而出,加上陳師道聖眷正隆,也被舉薦為濟寧府知府。

兩人拿到趙白魚的信件,琢磨了會兒便一口應下,只心裡沒多少底,直到京都府來了一道『便糴』良策相關的旨意,心就徹底穩了。

此時,淮南賀府。

年前的便糴良策突然下來,為了儘快落實、推行,賀光友忙前忙後跟了將近三個月,終於推動並完成第一批淮南鹽商到北方四省做買賣以交引結算的合作,出乎意料地順利。

積極響應他的人是濟寧府知府陳芳戎,聽說前一陣剛奏報過朝廷,道是交引結算讓本來圍觀中的商人蠢蠢欲動,當地商業激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原本該到四月底才能結束的糴糧歲額,不到三月就完成大半,收購的價格還比去年被糧商壟斷的市場價低了點。

朝廷得此捷報,更支援便糴良策,還特地誇賀光友知難而進,敢為人先,鼓勵他繼續幹下去,最好帶動周邊各省尤其是最近表現有點消極怠工的兩浙。

刀筆師爺斟酌完畢,將修飾好的告示遞給賀光友看:「已開放淮鹽、淮茶和香料的交引兩萬份,其中有一萬三千份分別分配給了北方四省,兩千份分給兩浙,五千份的額度配給江西省……每三日便有贛船入淮,買賣時有往來,大人為什麼還給江西省預留五千份的交引額度?還是加抬後的交引。」

為了推廣便糴良策,官府讓利優厚,給商人手裡的交引加抬,所謂加抬就是官府收購商人手裡的糧草時,給予高於市場價的價格。

譬如一斗米多給三四十吊錢,如果商人用交引換茶或鹽,每十袋鹽多給一袋,待遇極為優厚,連刀筆師爺都忍不住心動。

利潤太大,難免滋生腐敗,便限制交引的發放。

賀光友一邊檢查告示一邊說:「東南方贛商獨大,我看年底他們官船能有六千條,是我們淮南官船的三倍!他們生意重心在京都府和海外,很少和北方做生意就是因為路途遙遠,一來一回極為不便,得利不多,現在有交引,又多出來那麼多官船,不可能不心動。東南方的茶、繭絲和夏布都是一絕,深受北方歡迎,但他們沒有鹽,而我們淮南有。」

確定告示沒問題便蓋章,他說道:「茶和鹽是一本萬利的好貨,但我們官船不多,不如讓更多贛商把淮南的鹽運送到北方四省去,而我們也能分配到江西的交引去換他們那邊的茶,說不定有一天也能是淮商遍及五湖四海。」

刀筆師爺恍然大悟,感慨賀光友不愧是一省漕使,眼光和謀略到底不是尋常人能比。

「嗐!」賀光友失笑:「我這也是小趙大人提醒,要論謀略和長遠的目光,還得是他,方方面面都被他算計透了,我可不敢居功。」

將告示還給刀筆師爺,賀光友說道:「好了,你把這告示貼出去,再把這封信送去兩江漕使府上,送到趙白魚手裡。」

刀筆師爺領命。

與此同時,一樣的事情在濟寧府知府的書房裡再次上演。

陳芳戎這幾個月也是忙得腳不沾地,四處遊說同僚、商會,嘗試接受便糴良策,以他和淮南漕使賀光友聯手推動的一次合作作為成功案例,終於在月底收到糴糧歲額的六成,並在魏伯的護送下,將六成官糧轉運至西北。

淮南賀光友、北方陳芳戎的回信以及麻得庸送到兩浙糧商的回信幾乎是前後腳送到趙白魚手裡,信件內容對他來說都算好訊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