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兮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2頁,求生倒計時,木兮娘,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下筆如有神,短短一刻鐘便揮毫而就,文采翩然,字字句句都是真情流露。
鄭楚之封好信叮囑:「快馬加鞭,送去京都。」轉身又對左右說:「廣招府內審訊經驗豐富的老獄卒,要叫他們來好好審審安懷德,務必撬開他們的嘴!」
揚州府的信件快馬加鞭送到文德殿,元狩帝一目十行看完:「居然是鄭楚之搶到功勞?」
不太對。
按理來說,霍驚堂應是第一個找到賑災銀的人,他不方便出面,可以把功勞給趙白魚,除非燙手到趙白魚也不敢接,說明靖王這些年在淮南幹的事天怒人怨。
賑災銀在徐州被劫,安懷德火急火燎趕過去,意圖迅速結案,也讓元狩帝懷疑他,叫人查安懷德發現他是靖王從西北帶回來的養馬奴。
被脫去奴籍,一手栽培至一省帥使,難怪忠心耿耿。
截至於此,元狩帝都以為靖王幹得最出格的事是貪汙賑災銀和謀害朝廷命官,有聖祖丹書鐵券在手,沒法殺他,卻能削兵權、圈禁宗正寺。
解決心腹大患,元狩帝不是不能容忍靖王壽終正寢,但如果連霍驚堂和趙白魚都覺得燙手,碰都不敢碰靖王的案子,他在淮南得是幹出什麼人神共憤的事?
元狩帝摩挲著手指,心臟下沉,無數次湧起他對靖王的殺意。
這時大太監來報:「陛下,趙宰執求見。」
元狩帝:「宣。」
趙伯雍進殿:「臣參見陛下——」
「免了,你看看鄭楚之奏上來的摺子。」元狩帝把摺子扔下去。
趙伯雍撿起看完,心裡一緊,面上不做表情,只是更為謹小慎微。
元狩帝:「你如何看?」
趙伯雍:「如所言屬實,事關重大,需將安懷德和司馬驕押進京,交由刑部和大理寺審查。」
元狩帝:「你看誰能當這案子主審?」
趙伯雍腦子轉得飛快:「東宮管著刑部,按理應該避嫌,大理寺目前還未有正式任命的大理寺卿,底下的人論能力、論資歷,也挑不出能辦差的。要處理這案子,能力、資歷缺一不可,還不能和東宮有一絲半點的牽扯,必須保證能秉公辦理……臨安小郡王能力卓絕,對陛下忠心,日月可鑑,和朝中門黨亦無往來——」
說著話的同時,仔細觀察元狩帝表情,趙伯雍就知道該換口風了。
「雖是審理本案的最佳人選,但案子疑點重重,且與撫諭使有夫妻關係,恐怕難以服眾。臣以為,審理此案者,還應交給鄭楚之。」
「任命鄭楚之,不擔心朝官議論他挾私報復?」
「誰都可能挾私,唯獨鄭楚之不會!鄭國公府和司馬氏素來不和,百官皆知,有恩怨在前,猶如瓜田李下,鄭楚之更不敢有絲毫偏私。事關國母和儲君,乃天下頭等大事,但凡出點差錯,夾帶一丁半點的私人恩怨,就是鄭楚之的殺身之禍。且皇后為命婦表率,德容言工從無差錯,東宮德才兼備,禮賢下士,協理朝堂政事,從無大錯,自有愛戴他們的命婦、朝臣從旁監察案子主審。朝堂上下的眼睛都盯著,和東宮有私怨的鄭楚之就越會做出公正公平的姿態,不敢有絲毫私人恩怨摻雜其中。」
元狩帝審度趙伯雍的表情,計量他這番話,可以說是滴水不漏。
「如此,朕便將案子主審交給鄭楚之,令他帶安懷德、司馬驕一干人犯進京候審。撫諭使趙白魚接管二百萬兩賑災銀,確保一分一毫都花在百姓身上,順便將江南皇商被滅門一案,相關人證、人犯,全部轉交鄭楚之。」
離開皇宮的路上,趙伯雍長舒一口氣,猶記得看完奏摺時的心驚膽戰,安懷德和司馬驕同為太子門黨,如果劫掠官銀、殺害朝廷命官,就是儲君也得廢。
問題是太子和五皇子都不可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