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廢俱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章 遠遁海外,鄭和下西洋,三廢俱全,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聖仁計劃的人,蓋士奇要殺他洩憤,建文帝不忍殺害大明的人才,就把他放了。

這便是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時發生的事情,其實那個時候鄭和就已經見過建文帝了。之後鄭和去印度,恰巧文聖仁又出一計,他派人聯絡了遠在波斯的明教總壇,希望念在老朱家原來也是明教弟子的份上,請波斯明教總壇幫忙。波斯明教總壇回覆說可以幫忙但是有條件,他們的聖女還沒有人選,想建文帝派一個自己的姊妹去當明教聖女。因為只有處女才能當聖女,建文帝的姊妹中只有一個還沒出嫁。文聖仁磨破了嘴皮子終於說服這位公主去當明教聖女,為保安全派蓋士奇護送,哪知中間遇到了鄭和,出了意外,公主落入水中被不滅火燒傷,最後被文聖仁一掌打死。

折騰了這麼多回,建文帝已經心灰意冷了。這麼多年過去了,他也沒有多大心思重新當皇帝了,而且他看他四叔皇帝當的還行,在永樂帝的治理下,大明國力昌盛,人民安居樂業,朱棣又命人編撰《永樂大典》,建紫禁城,北伐又大獲全勝。建文帝漸漸地也就不想再折騰了,他想一輩子當一個富家翁足矣。

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本來建文帝已經沒有重登大寶的野心了,突然有人找上門來,一下子就點穿了自己的身份。這個人正是白蓮教的教主林韋卓,他提出效忠建文帝,幫助建文帝奪回皇位。建文帝心想上趕著不是買賣,白蓮教教主怎麼會無緣無故效忠自己。而且按照林韋卓的計劃,他準備在大明發動教徒起義,推翻朱棣讓建文帝重新當皇帝。建文帝深知一旦發動戰爭,必定血流成河、生靈塗炭,大明的百姓剛剛打過靖難之役,這才消停幾年又要打仗,建文帝實在不忍。建文帝的性格就是如此,和他祖父、四叔的性格可謂截然相反,簡單說就是有些太過仁慈了,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建文帝念在叔侄情誼竟然嚴令戰場上不得傷害他四叔,因此朱棣才能在戰場上數次平安脫險。建文帝一想到發動全面起義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便打消了念頭,明確回絕了對方。

文聖仁一直心有不死,他原本的人生偶像是岳飛、關羽那樣的猛將,後來殘疾了之後人生偶像便變成了諸葛亮,他認為自己既然選擇了讀書入仕這條路,起碼也要做到位列三公才算勉強及格。建文帝落難後,他更是以當代諸葛亮自居,諸葛亮輔佐後主劉禪六出祁山。建文帝好比當年的劉禪,流落海外要恢復正統,那他文聖仁自然就是諸葛亮,應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現在眼前有這麼個機會文聖仁哪裡肯輕易放過,於是他在建文帝面前搬出一大堆道理來,說什麼為君者不可太過仁慈,如果說做皇帝必須仁慈,那太祖洪武帝怎麼算?同時又說了一大堆朱棣的罪狀,比方說他數次北伐勞民傷財,滅方孝孺十族慘無人道,在錦衣衛以外另設東廠監視百官弄得人人自危、道路以目,等等。甭管是事實還是傳聞,文聖仁一一列舉出來,把朱棣說成是一個罄竹難書、比桀紂還壞的暴君。

這回文聖仁一肚子的學問沒白學,對著建文帝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講了一大堆,可建文帝壓根不感興趣,文聖仁上兩次謀劃的事都失敗了,他不想再折騰了。

這天文聖仁和建文帝又墨跡了一天,從日出說到日落,從堯舜禹湯說到周秦漢唐,說的文聖仁嘴巴都幹了,可建文帝就是無動於衷。最後建文帝聽得頭昏腦漲,讓文聖仁不要再說了。

文聖仁無奈只能回到自己家生悶氣。文聖仁不由得一陣自怨自艾,他想他這一輩子跟著建文帝算是到頭了,他現在真有點後悔不該在建文帝這一棵樹上吊死。當年他要是不跟著逃跑,歸順朱棣,憑自己滿身的本事怎麼著不得位極人臣。可惜現在後悔也晚了,自己跟了建文帝這麼多年,出了那麼多計策,已經回不了頭了。

文聖仁心裡一發愁,就想喝酒,他吩咐身邊僕人老鄭去地窖取一罈酒來。不一會僕人老鄭捧著一罈子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武俠,小說家

天通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