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83頁,表哥萬福,猶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867章 千里之堤
黃文獻神色悲涼,苦笑了一聲:「橫豎都是死,和威寧侯合作,還能有一線生機,所以他們孤注一擲,先下手為強,乾脆給周厲王扣一個謀逆罪……」
當時的威寧侯府權傾朝野,陸皇貴妃盛寵不衰,可謂是風頭無兩。
虞幼窈輕嘆一聲:「百姓們世代受士紳欺壓,對士紳們積怨尤深,周厲王之死,更是在百姓心中,埋下了對士紳敵意的禍根,後來周厲王平冤昭雪,士紳們的惡行大白於天下,這種敵意漸漸被仇恨所取代,只是礙於士紳勢力,沒有人敢反抗罷了。」
當年那一戰,死的不光是周厲王。
還有千千萬萬,因為物資缺乏,得不到補給,最終命喪狄人手中的將士,他們是北境的守護神,也是千千萬萬老百姓們的丈夫、父親、兒子還有親人。
只要抓住這一點,稍加利用,就很容易激起,老百姓們對士紳們的仇恨。
蟻多咬死象。
這就好比,當初楊氏稱病,交了管家的鑰匙,祖母讓她幫著管家,她發現大廚房的採買有問題。
楊淑婉、楊媽媽、周管事三人,形成了一個穩固又隱秘的利益鏈,牽一而發動全身,想要動誰都不容易。
就算動了,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所以,虞幼拿捏了小莊周裡其他人,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千萬不要小看,其中任何一個小人物。
對付士紳的關鍵,就在一個「紳」字上。
她動不了士族,還拿捏不了那些豪紳麼?
只要拿捏了他們,就能順藤摸瓜,牽連到士族身上。
雖然不足以將士族連根撥起,但她的目的,原也不是為了將士族徹底剷除,畢竟士族是發展北境的基石,若趕盡殺絕,北境難免會陷入內亂,這對殷懷璽不利,大幅度削弱士族勢力,才是她的根本目的。
……
北境境內,有兩大道地藥材產地。
一處是以襄平城白家為首的,關東道地藥材產地,也就是遼東三省。
另一處,是以陝西秦家為首的,西北道地藥材產地,從西安以西的廣大地區、包括陝、甘、寧、青,所產的道地藥材。
即便有得天獨厚的道地藥材,北境仍然藥材短缺。
道地出產的藥材,優先於軍資採買。
朝廷對藩王由來猜忌,又有當地士族庇護,但凡藩王和士紳發生衝突,朝廷首先猜忌的是藩王。
這也是士紳們有恃無恐的根源。
幽軍處於弱勢,就要受制於人。
周厲王就是前車之鑑。
白老爺坐在前廳,聽著小廝稟報了外面的情形:「……原是讚嘆謝府大義,也不知道是誰渾水摸魚,攛唆著出言聲討,說士紳專橫霸道,魚肉百姓……」這還是好聽點的說辭,事實上罵什麼的都有:「甚至還說,說……」
原本還口齒伶俐的小廝,頓時抖如篩糠,哆嗦著嘴,喉嚨裡硬是擠不出一個字兒,一時間臉都白了。
白老爺心裡陡然湧現了一股不好的預感。
白太太卻是氣急敗壞,怒聲道:「不管外面的人都說了什麼,都給我一五一十地交代清楚了。」
小廝的一邊抖著小腿肚兒,「撲通」一聲就跪到了地上,抖嗦著聲音:「說、說豪紳要是有謝府一星半點的仁義,北境怎麼會家家皆素縞,人人舉白幡,孤兒寡母苦日子,以致於父哭子,妻喪夫、子失父,就連、連周厲王也、也是……害死的……」
「豈理此理,」白太太面色胚變,頓時勃然大怒,「砰」地一聲,一掌拍到桌子上:「簡直是胡說八道,一派胡言。」
當年天子一怒,北境伏屍千里的情狀,至今還歷歷在目。
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