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59頁,表哥萬福,猶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任何如西安韓氏這般,想要在這個節骨眼上,為了一己私利,藐視朝綱,挑釁天家威嚴,禍亂社稷之人,西安韓氏就是下場。

「眼下順利推廣國策,安置災民,緩解旱情,安穩社稷,才是重中之重,而這一切的關鍵,都系小窈兒一身,恩封重賞小窈兒,也是為了穩定,北境的局勢,所有阻撓者,無一例外,都是和朝廷做對。」

朝臣們只要不傻,就不會在這個時候跳出來,反對太后娘娘的決定。

否則一旦被打成了「韓黨」,那就是萬劫不復。

謝巡也道:「去年浙江水患,災民們雖然得到了來自朝廷及民間組織的賑濟,但賑濟也只是一時,被淹過的土地沙質多,沒一年半載,幾乎沒法種糧食,可小窈兒命人在浙江受災的地區,推廣番薯種植,受了災的老百姓,就是靠種番薯,種出了他們下半年的口糧,浙江水患的陰影,也因著番薯的高產,胞腹隨之散去。」

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還沒有如番薯這樣賤活,高產又胞腹的農作物。

這也是朝廷為什麼重視番薯推廣種植的原因。

同時,國庫空虛,朝廷無力賑災,但幾千萬老百姓的死活不能不管,否則民怨四起,暴亂、起義頻發。

朝廷派軍平亂,龐大的軍費哪裡來?

不平亂,大周朝的江山岌岌可危。

在這個節骨眼上,韶懿郡主和武穆王能站出來,不僅全了朝廷的體面與威嚴,也給幾千萬災民一條活路。

保皇一派更是不遺餘力的支援小窈兒。

也是為什麼,小窈兒能靠著試種番薯,獲得這樣大的體面。

「小窈兒是稟了大義,才來了遼東,卻險些遭了西安韓氏的陷害,是真正受了天大的委屈,西安韓氏的案子,鬧得天下皆知,悠悠眾口之下,朝廷不可能當做沒有發生過,肯定是要恩恤安撫,不然就賞點東西,實在說不過去。」

這是於情於理,站在社稷的立場上,賞罰分明。

誰敢反對?

謝老太太輕嘆一聲:「雖然小窈兒加封了長郡主,只是想著宮裡各樣的算計,便也覺得如鯁在喉,卻不知道,這無上尊榮的背後,到底還隱藏了多少心術詭譎,想想都覺得心驚。」

虞幼窈深以為然。

謝老爺子蹙了一下眉:「自古以來,天家的好處哪是白得的?現在得了多少,將來少不得要受其驅使,為其肝腦塗地,早前小窈兒一個縣主的封號,就掏弄了大半的家當。」

一家人瞧了桌案上,明黃刺眼的繡鳳聖旨,無奈地嘆了一口氣。

屋裡氣氛,也有些凝重了。

明明在外人看來的無上尊榮,卻沒人覺得高興。

這時,虞幼窈笑了一下:「遠得不說,將來自有緣法,就目前看來,我被封了長郡主,卻是一件好事,想來不日之後,訊息一經傳出,北境那些仍然心存僥倖計程車紳們,恐怕也坐不住了。」

士紳掣肘藩王,是朝廷有意牽制藩王,以免藩王擁兵自重,功高震主。

士紳有恃無恐。

可眼下要壓制士紳的,是如今主理朝政的太后娘娘,代表的也是朝廷的意思。

士紳們的保護傘蕩然無存。

「倒韓」一事,就更順理成章。

謝老太爺瞧了一眼,擺在一旁的賞賜:「太后娘娘的賞賜,都是難得的貢品,可大抵還是圍繞著,小窈兒的衣食住行,其中還摻雜了不少珍貴香料和藥材,是知道遼東一帶苦寒,特意命人準備的。」

可見還是有心。

只是這份心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但至少在不損及自身利益的情況下,還是會護小窈兒一二的。

虞幼窈也發現了這一點。

接著,謝老太爺又瞧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表哥萬福

猶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