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23頁,表哥萬福,猶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保皇黨是為社稷保駕護航,連保皇黨都摻合進了爭儲,大周朝的氣數也就徹底完了。
虞幼窈伸手接過茶杯,卻是心中劇震:「所以,韓氏族對付我的行為,表面上看,是因我藉由謝府捐贈一事,對付豪紳的這一舉動,觸犯了士族的利益,但追根究底還是,我被捲入了儲位之爭,擋了二皇子和三皇子的通天路。」
殷懷璽點頭。
「韓氏族不惜出動家中嫡系來對付我,這是以徐貴妃為首的三皇子黨主導,蘭妃從中推波助瀾的結果,符合二皇子和三皇子派系的利益,所以韓氏族有恃無恐,追根究底這還是朝廷的黨派之爭。」
爭鬥從未停止,即便她遠離朝堂,無論是遠走泉州,還是遼東,仍然無法掙脫。
殷懷璽又道:「後宮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寫著,後宮不得干政,以警示後宮妃嬪,眼下皇上久不臨朝,朝中大事是由太后娘娘,並皇后娘娘協同主理,看似順理成章,但何嘗不是在干涉朝綱?」
虞幼窈喝了一口茶:「皇上久不臨朝,理應由太子監國,但皇上尚未立儲,皇子們應協同大臣一起理政。」
宮裡的幾位皇子,年歲都不小了,早就該領一份差事,為朝廷效力,方顯才德。
只是這些年來,朝中也不太平,先是周厲王被害慘死,朝野內外暗潮洶湧,之後葉寒淵敲登聞鼓,為周厲王鳴冤,山東叛亂,倭寇進犯,浙江水患,西北大旱,哪一件事背後都牽扯太大,這個時候進入朝堂,並不是什麼好時機。
這一拖,就拖到現在。
皇上久不臨朝,幾位皇子難當重任,便只能由太后娘娘主理朝政。
後宮不得干政是不錯,但太后娘娘有輔佐社稷之責。
殷懷璽道:「太后娘娘並皇后娘娘,都有輔佐社稷之責,也僅僅只是輔佐,和主理是兩回事,她們確實僭越了禮法,只是眼下保皇黨聲威大振,無論是平水患,還是賑旱情,都是由保皇黨主導,沒有人敢在此時,觸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的黴頭。」
虞幼窈的臉黑了:「以為這是捏柿子呢,硬的捏不動,就挑軟的捏,韓氏族想要扣我一頂干涉朝綱,禍亂法紀的大帽,是項莊舞劍,含沙射影,矛頭直指干政的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畢竟我能有今時今日的名聲,都是源於太后娘娘的厚愛,在外人看來,我的一舉一動是受太后娘娘授意。」
第903章 好算計
這樣,朝臣們就有彈劾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干政的藉口。
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不能主理朝政,就該由皇子協同朝臣們處理朝政,受益的是二皇子和三皇子。
虞幼窈一臉無語:「翊坤宮自開了宮門之後,蘭妃和徐貴妃這兩個,原本鬥得你死我活的人,成了天然的同盟。」
大周朝重嫡重長,嫡在前,長在後,一旦皇后娘娘得勢,將喪母的四皇子過繼,就沒她們什麼事了。
先除皇后娘娘,就很有必要。
等皇后娘娘沒了威脅,她們再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才符合爭儲的最大利益。
好在她沒在這事上栽跟頭。
殷懷璽見她一臉慶幸,就猜到了她心中所想,不由哈哈一笑:「一群跳樑小丑罷了,猖狂不了幾日了,你怕他們作甚?」
就算被算計了又如何?
干政這事一時半會,也不會有個定論,只要抵死不認,沒有確切的證據,誰還能拿她怎麼樣呢?
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受不受影響,關她什麼事?
虞幼窈嗔瞪了他一眼:「我哪兒是怕他們,分眀是怕自己一時不慎,叫他們得了逞去,牽連到你身上,朝廷頒下國策,你手中的權力大了,與之相對的是,朝廷對你的忌憚也會更深,天下人都盯著北境,可不能行差錯步,我知道你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