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2頁,表哥萬福,猶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思及至此,「殷懷璽」抖著雙手奉上了,一直被他捧在手裡的盒子:「陛下,罪子有一物要呈奏陛下。」
金殿之下,已經疲憊不堪的帝王,勉強睜開了眼睛,朝一邊的隨侍的內侍遞了一個眼神:「呈上來。」
皇上對於這個侄兒,十分陌生。
也是在幽王替子殷懷璽請封時,從畫像上見過,後來每一年,都有宮廷畫師,專門前往幽州,畫世子畫像呈上。
畫中的殷懷璽,眉眼狹長,不像他那個長了一雙桃花眼的父王,倒是像極了他這個叔父,他見之,難免心喜,每年賞賜也不少。
可就是這麼一個,連一張紙也擋不住眉目飛揚,輕狂透紙的侄兒,如今卻落得雙腿殘疾,病體纏身,連御醫都說,活不過二十。
可想他心中是如何震怒。
內侍連忙上前,接過了殷懷璽手中的寶盒,呈給了皇帝。
殷懷璽忍不住咳了幾聲,啞聲道:「此物,是昔年皇上贈於父親舊物,父親一直妥善保管,待罪子九歲之際,父親就將此物轉贈了罪子,當年幽王府大火,幽王府只剩下殘桓斷壁,從前舊物皆在大火之中焚毀,唯有此物,父親交代要隨身攜帶,得以保留,而如今父親已逝,罪子狗延殘喘,已然不配再攜此物。」
皇上表情莫測,顫著手開啟了盒子,只見裡面擺了一把匕首,上頭鑲金嵌玉,七寶七色,名貴無比。
服侍在皇帝身側的內侍,驚得額頭都冒了冷汗,當下就跪地不起了。
而乍然瞧見這把匕首的皇上,更是怔愣當場。
滿朝上下,靜得落針可聞。
「殷懷璽」垂下了眼睛,耳裡頭迴蕩著少主的話:「一旦別人與你的委屈,冤枉產生了共鳴,往往內心,便會凌駕於理智之上,做出來的決策,往往也是內心,大於理智,如此才能將人心利用到淋漓盡致。」
縱然君心難測又如何?
一樣逃不過少主算無遺策。
底下,已經有臣子受不了這凝重氣氛,瑟瑟地發起抖來,還有人禁不住喉嚨,發出了粗重的喘息。
一直打著瞌睡的夏言生,打了一個激凌醒來,一眼也不敢看龍椅上的君王。
便連閒雲先生也擱下了茶,瞧了一眼身邊不動聲色的「殷懷璽」。
過了許久,高座上傳來君王有些不太真切的聲音:「當年,朕登基第一年,鎮滄洲東寧王,偶於東海獵一額頭生包的奇蛟,抽其筋骨,請了當世最著名的鑄劍大師,鑄了一柄長僅三寸的短匕。」
他一邊說著,一邊拿出了盒子裡的短匕,匕首大約被養護的很好,過了這麼多年來,上頭的金玉依然如昔。
第376章 不負皇恩
大殿下鴉雀無聲。
久久之後,只聽得帝王又開了口:「聽聞,此匕鑄成時,聲動四方,宛如蛟吟當空,東境霎時黑雲壓城,雷鳴電閃,下了一陣急雨,緩了東境旱情,寧王頓覺此匕是詳瑞,快馬加鞭派人送進了京裡。」
他初一登基不久,與江山社稷尚無功績,於朝臣也無威懾,寧王派人送此祥瑞,蛟眾臣於龍之下,貢蛟於聖上,是歸心之意,以示臣服,也表達了他登上皇位,是天命所歸,所以天賜神兵,降急雨,緩旱情。
是真龍也!
這一樁,還成就了一樁美談。
他之所以能儘快穩坐江山,這把匕首,可謂是功不可沒。
隨著帝王聲音落下,朝臣們都想到這一樁往事。
高位上的皇帝拿著匕首,聲音不喜不怒:「朕得此奇匕,心甚悅,試其鋒芒,果真是吹毛斷髮,削金斷玉,是難得的神兵利器,於是賜名四海蛟龍匕。」
朝堂上,又是一陣冗長的靜默。
皇帝看著手中一如往昔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