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73頁,表哥萬福,猶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夏桃屈身退下。
花廳裡只剩下姐弟倆人,虞善思連忙又問:「大姐姐身子可還好些?」
虞幼窈頷首:「已經好了許多,以後多養一養,也就沒事了,」說到這兒,她話鋒一轉:「來了北境這麼久,可還適應?」
虞善思也點頭:「北境挺好的,武穆王府對我也頗多照顧,我如今在麓山書院讀書,住在學舍裡。」
接著,就喋喋不休地說了許多書院裡的事。
書院裡不允帶小廝,學子們的日常起居皆要親力親為,閒雲先生和湖山先生,每天只上半個半辰的課,隨性而教,想到什麼,就教什麼,並拘泥於形式,能學多少,全憑自己。
書院不設考,不攀比學問,但每一個月,先生就會帶學子們出去遊歷十天,或名山大川,或農家小院,或農桑耕種等不一而足,之後會要求每一個學子,交一份課業,或文章、畫作、樂曲、書法等,不一而足。
書院裡,不光教儒家典籍,包括並不限《四書五經》,《三綱五常》等等,甚至還教道學,佛學等。
教舉業,卻不盡教。
書院分東院和西院,東院教學問,卻不攀比學問。
西院教兵法策論和武學。
可謂是文武雙全。
虞幼窈若有所思,閒雲先生和湖山先生在北境開書院,原也是殷懷璽鼓動的。
在談及教學時,殷懷璽率先表示:「教學內容包括《四書五經》,《三綱五常》,卻並不限儒釋道三學。」
八股有兩個必須,題目必須來自《四書》和《五經》,對題目的解答,也必須來自朱熹的《四書註解》,《三綱五常》,據題立論,就限制了考生們的自由闡發。
出題圈範圍,答題也圈範圍,就圈禁了考生們的思想,因此考生們為了應試,只能死讀《四書五經》,《三綱五常》。
讀死書,死讀書。
科舉是為了選拔全方面的優秀人才,而不是為了考試而考試的庸碌之輩。
八股愚智。
文化才能豐富一個人的眼界,見識,胸襟。
縱觀歷朝歷代,文化的興盛,同時也代表了一個朝代的興盛。
沒想到,短短三四個月,書院已經辦得似模似樣了,虞幼窈彎了彎唇兒:「課業可還跟得上?」
虞善思猶豫了一下,才道:「我基礎打得不錯,加之湖山先生顧念著與虞府的情份,平常對我頗多指點,還能跟得上。」
只是,終究比不上大哥哥他們才思敏捷。
進了麓山書院後,他才知道閒雲先生和湖山先生名聲大,全國各地的學子都來求學,書院一額難求。
他基礎雖然打得不錯,可比起書院裡其他學子,到底還是平庸了些,他能進書院讀書,是託了大姐姐的福。
想到從前在府裡時,三姐姐每次詢問他的課業,口口聲聲都是在鼓勵他,可眼裡不覺就流露了失望之色。
想來大姐姐會很失望吧!
虞幼窈又笑:「早前我不是送了你一套注書嗎?裡頭道理大,你平常多研讀一些,與課業互相鑑證,想來會有所獲。」
注書是從前殷懷璽為她寫的,有《四書五經》,也有《天工開物》,還有史學,攏共了十幾本之多。
因為家裡都喜歡,她使人抄錄了幾份,送給了家中的兄長弟妹。
虞幼窈頓了頓話:「我送你上梧山學院讀書,是因為閒雲先生和湖山先生道理大,能跟著他們學一學道理,開一開眼界,漲一漲學識,也是好的,學業是自己的,你自己覺得獲益,便是學到了。」
聽著她字字懇切,語氣再尋常不過了,虞善思半懸的心也終於放下了:「善思,受教了。」
虞幼窈又考校了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