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78頁,表哥萬福,猶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謝景流點頭:「小窈兒的安排對謝府來說,是最穩妥的辦法,選擇北境有很大的優勢,北境遼東沿海,路途遠了一些,但走海路卻十分便利。商船到了遼東,就是是武穆王管轄的北境地界,再轉陸路,安全方便又快捷。」
「遼東省一帶,也是北境少有資源富庶之地,對謝府的發展十分有利,反而往淮江一帶轉移,卻並不容易,商船隻要不出福建,就在梁王的眼皮子底下,更容易曝露。」
第774章 隔岸觀火
虞幼窈正是此意:「梁王要起兵造反,天下局勢動盪,最先亂的,反而是兵弱且富庶的中原腹地,淮江一帶是閩人聚居之地,謝府撤離泉州的訊息,遲早是要曝露,梁王肯定能猜到,謝府是要前往淮江一帶,只要在沿途設定關卡,謝府就成了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河運是掌控在朝廷手裡的,很容易出紕漏。
朝廷對海運的掌控極弱,謝府商船一直在東南沿海一帶活動,打點到位,關係人脈更廣,等梁王發現謝府舉家逃離,也只能幹瞪眼。
謝老太爺欣慰地點頭:「小窈兒思慮周全,就按她的意來,我們走淮江一帶,需要出據泉州州府衙門發放的路引,謝府是納稅大戶,官府盯得緊,絕對不可能放謝府舉家出泉州,辦理假的通關文碟,身份文書,也要冒很大風險,稍有不慎就容易曝露,而且沿路關口,都要檢查,變數實在太大。」
「因周厲王前車之鑑,幽州又處於邊境苦寒之地,常有外敵滋擾,等著朝廷發軍晌,變數實在太大,稍有不慎就會再次釀成周厲王之前的慘禍,所以當今皇上,給了北境鹽稅不貢的特權,用於採買朝廷不能及時發放的物資,海防衛所有武穆王安排的人,我們只要偽裝成幽州過來採買的商人,就很容易出泉州。」
賈州府並梁王絕對想不到,他們手裡有武穆王的令牌與通關文書。
這樣看來,去北境遠比去淮江更穩妥。
於是這事算是定下來了。
虞幼窈心中一定。
到了第二日,虞幼窈在大舅母和三表哥的陪同之下去了州府衙門。
林老爺嚴氏還有林若如也都到了。
在賈州府並衙門裡大小官員的見證下,與林家商定了購藥賑災的一應細節,確認無誤之後,雙方立契。
在虞幼窈的強烈要求之下,敲定了由林若如負責一應合作事宜。
林老爺有些不情願,但虞幼窈以自己是女子,不好與外男接觸太多為藉口,林老爺也知道她是官家女,講究多,規矩大,也不好拒絕了。
離開衙門時,已經到了下午。
林老爺邀請謝府一眾人,去土門街上的歸元寺用齋,也是知道虞幼窈在孝期,不好去酒樓這等地方。
虞幼窈以有孝在身不便在外面久呆,婉拒了。
臨走時,虞幼窈漫不經心地道:「聽聞林老爺祖籍是浙江人士,後來家中生意擴大,這才舉家搬遷至福建泉州,不過林老爺掌握江南道地藥材,也時常往返浙江,我表哥與直浙總督葉大人是故交,林老爺子是浙江大戶,想來也是認得葉大人,將來林老爺到了浙江,就有勞林老爺,替我表哥和我向葉大人問聲好。」
林家舉家搬遷到泉州,只是為了發展家族的基業。
但其實,林家的根基一直都在浙江。
林老爺目光目光閃了又閃,連忙點頭應下了。
虞幼窈走後,林老爺和嚴氏上了馬車。
封閉的車廂裡,嚴氏立馬壓低了聲音問:「韶儀縣主是什麼意思?我聽著不像是真的讓你替她向葉大人問好。」
要問好,也就是一封信的事,哪兒需要旁人代勞?
林家只區區商戶,與葉大人一無私交,二無交集,像問好這事,怎麼看也不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