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86頁,表哥萬福,猶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國難當頭,勢必要與君共存亡,才能全了世代忠義,倘若改節另投,也不會受到新帝重用,世代子孫,還要承受罵名,甚至就算另投,也未必能保下性命。
沒有選擇。
第1049章 南逃,北投
不像他們虞氏族,是書香世家,不掌兵,家中兩座功碑,一座是前朝宰輔,一位是貞婦,皆是天下之範爾,北方還有一位鼎鼎大名的韶懿長郡主。
虞宗慎點頭:「以此向武穆王賣好,將宋氏子孫送往北境,受武穆王庇護,可保性命,他一定會做。」
梁賊打來了,這大周,除了武穆王,誰也保不住宋氏家族,犧牲一人,可保宋氏全族,為圖宋氏子孫後計,何樂而不為?
今日這一番談話,日後註定會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虞閣老尋了鎮國候,二人在書房裡密談了很久,很久。
直到夜深人靜,鎮國侯紅著眼眶,召來了一家老小,做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決定,整個鎮國侯府愁雲慘澹,哀哭成片。
鎮國侯老夫人更是當場暈厥。
也虧得鎮國侯早有防備,連忙請了大夫施針,這才沒事。
沒過幾日,河南傳來噩耗,梁賊勢如破竹,不費吹灰之力,接連拿下數城,河南失陷已成定局。
自古以來,河南便中原的心臟,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失了河南,無異於將一把尖刀插到了大周朝的心臟。
朝廷開始走向了滅亡,百姓們恐戰火蔓延,紛紛向暫時安穩的江南、北境逃難。
到處都是因戰爭而流離失所的難民。
糧價徹底失控飛漲。
南逃的訊息,在京裡迅速傳開,一時間人人自危,已經有不少人收拾家當,打算趁梁賊還在河南,準備舉家南逃,北投。
繁華京兆,變得一片混亂。
就在這時,以鎮國侯為首的一干老勛貴,聯合隆郡王、齊府,及一些與虞齊兩家交好的大小官員,發動了「棄京保北」的護土大業。
富商、官員、世家、勛貴,甚至是宗室,但凡有些身家的,都被抄了一個遍,七成家財充公,三成留歸己身。
京裡怨聲載道,罵聲一片。
遠在河南的梁王父子,在得知這一訊息後,氣得差點沒有吐血三千丈。
虞宗慎把京裡抄了一個遍,輪到他們,莫說是吃肉了,便是連湯都喝不上了,到時候國庫空虛,便是拿下了大周朝,哪來的錢財理國治民?!
「好你個虞宗慎,」梁王一掌拍到桌上一尊白玉麒麟上,將這尊價值連城的玉雕,拍得粉碎,怒吼道:「好一個虞氏族……」
爾今這一幕,與當年忠烈公弒君,迎新帝又有什麼區別?!
虞氏果然還是那個虞氏。
梁景宣也是一臉唏噓,饒是怒火中燒,愣是說不出半個詆毀的話來:「父親,還請息恕,眼下狄人來勢洶洶,實在大出所料,倘若北境失守,我們的千秋大業也將受阻,若這一批錢財物資,真能助武穆王大敗狄人,守住北境,對我們還是有利的。」
梁王當然知道這一點,可只要一想到,將白花花、黃澄澄的錢財拱手讓人,心裡就跟滴血一樣難受:
「又焉知武穆王一個毛頭小子,就能守住北境,打敗六十萬狄人?虞宗慎不惜背了罵名,要棄京保北,可別偷雞不成蝕把米,將這聚集了天下大財,便宜了北蠻子。」
大周朝政風因循腐化,貪墨橫行。
底下的官員,官商勾結,搜刮民脂民膏,還要將大半的錢財往上孝敬,爭取上面的庇護,更方便自己斂財,往往自己能得的,只是蠅頭小利,大頭都送上面去了,這樣層層盤剝,官官相護,最終百川終納海,錢財都流進了京裡執權掌兵的權貴手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