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19頁,表哥萬福,猶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她不得不利用科考舞弊一事,讓寧遠伯府下了大獄,隨後自請進了冷宮避其鋒芒。
旁人只當她防的是徐貴妃。
可由始至終,她忌憚的卻是殷懷璽。
那時,她就明白了,殷懷璽羽翼已豐,除非二皇兒能登基為帝,以帝王之身,統藩御下,方能扼制殷懷璽,否則殷懷璽一定不會放過他們。
可她爭來爭去,卻成了一個笑話。
從葉寒淵敲了登聞鼓,殷懷璽已經為寧遠伯府,準備好了結局。
寧遠伯在他眼中,只是一個逼梁賊謀逆的工具。
所有的一切都串連起來了。
「放虎歸山,縱龍入海……」蘭妃發了瘋地尖叫,怒罵,暗恨自己當初,沒有斬草除根,可天下沒有後悔藥可以吃。
寧皇后大笑著離開宮殿。
她們這些宮中的女人啊,說起來也真可悲,從前養在閨裡頭,進宮之後,又一輩子困於深宮內院,著眼的,也只有這一畝三分地,看似高高在上,卻不過是一群頭髮長,見識短的愚昧婦人而已。
眼睛看不到外面,格局打不開。
蘭妃這麼會算計的人,把持後宮,將她和皇帝玩弄於股掌之中。這麼多的算計,可在寧遠伯府倒了之後,蘭妃就成了睜眼瞎。
她不是不防殷懷璽。
而是太防殷懷璽了,反而因爭儲障了眼目。
……
不知不覺,已經時至九月。
梁王謀逆不到三個月,各地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暴亂,請求朝廷出兵鎮壓暴亂的摺子,如雪花一般送進京兆。
沉渣泛起。
大周朝積弊多年的隱患、腐朽、接二連三地浮出表面,徹底粉碎了粉飾太平維繫的太平表象。
而此時,朝廷十萬伐梁軍隊,早已經從熱河開拔,前往泉州討伐逆賊,這已經是京兆能抽調的最多兵馬,倘若繼續抽調兵馬去各地平亂,京兆兵馬分散,勢必要面臨兵力空虛的窘境。
面對來勢洶洶的梁王,顯然對朝廷不利。
朝廷無法,只好勒令官府發布懸賞,組織民間義士,自行鎮壓暴民。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此舉確實招攬了不少人手,但與此同時,更大的隱患,也隨之暴露出來。
鎮壓暴民的目的,是以武力降服暴民,以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
而能被重金招攬的義士,大多都是亡命之徒,或刀口舔血之輩,桀驁不馴,不受官府約束,就導致鎮壓暴民適得其反,甚至鬧出了不少人命,鎮壓也變成了官逼民反,很多無辜的百姓,牽連其中,無辜慘死。
百姓們為了活命,不得不抱團求生,紛紛聯合起來對抗官府。
大周朝亂象更迭,風雨飄搖。
伐梁的主將,在伐梁的途中,收攏各個城池的部分兵馬,招全國有志之士,共同伐梁,很快軍隊就擴充到十五萬。
等兩軍正式交戰,軍隊不會少於二十萬。
二十萬伐梁大軍,對戰十萬梁軍,兵馬上的優勢,讓伐梁大軍士氣大振,勝利幾乎毫無懸念。
但,明眼人都知道,伐梁只是一個開始,梁王謀逆,做了出頭鳥,其他藩王劃地而治,自立為王還遠嗎?!
大周朝分崩離析,已成註定。
烽煙四起,最先亂的,是兵弱富庶的中原腹地。
幽州地處極北,兵強馬壯,自古以來易守難攻,是大周朝首疆,也是大周朝兵馬最多的地區,外亂內穩,反而最安全。
而且,在梁王謀反後,武穆定北王向天下發了公函,幽州將接收所有,受戰亂波及逃難的難民。
北境各大關卡,都設了收容營。
但幽州畢竟地處極北,路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