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1頁,表哥萬福,猶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後,殷懷璽頒發了詔書。
新朝始立,定國號『大昭』,以彰明德,改年號為昭永元年,始建宗廟,廟號「昭太祖」,以彰祖有功宗有德。
登基大典禮畢。
自此新朝始立。
昭永帝登基後,首先宣佈立韶懿長郡主虞幼窈為後,並令禮部官員加緊督辦。
而事實上,禮部官員早在長郡主回京後,就已經在緊鑼密鼓地準備封后大典的嘉禮,首先要準備好金冊、金寶,統稱為「冊寶」,之後由內閣大學士撰寫好冊文、寶文。
忙得連氣兒也不帶喘一口。
隨後,昭永帝大赦天下,視罪罰輕重,給予減、免刑罰,蒙冤者受其二十刑杖,亦可重新審訴,翻審。
衙門一經定案,除了敲登聞鼓,得了皇上親允,一般不允翻訴。
罪名基本是定死的。
敲登聞鼓,是要受三十刑杖,普通人一般是受不住,就導致登聞鼓形同虛設,敢敲登聞鼓者聊聊無幾。
赦減到二十杖,是普通人咬一咬牙,撐一撐,也是能受得起的。
隨後,昭永帝廢除了原來的州、府治,啟用曹操的省、市、縣、鄉、鎮、村六級管理制,使吏治管理分明,官員所行職責更加清晰明,每人的權利劃分在那兒,杜絕了官員越權攬權。
同時,他還在朝中,設了內閣行政中樞,簡稱『內閣』,統領群臣,是朝中最高領導機構,由首輔負責制。
政務執行總院,簡稱『政務院』,是朝中決策佈署的最高執行機構,由次輔負責制。
內閣對政務院有領導權,但政務院對內閣,有一定的制肘權利。
互相鉗制。
樞密軍務總院,簡稱『軍務院』,是最高軍務機構,大幅度削減了兵部對軍務的掣肘,加強了皇上對軍權的直接控制權,是皇帝直接管轄。
這樣一劃分,每一個官員的權利職責,劃分得明明白白,誰也別想撈過界,從前內閣傾軋獨權的情況,再也不可能出現,無論哪一方想搞事,都繞不過其他二方,三方互相制衡,利益上又牽扯不斷。
但凡一方貪髒枉法,順著職責的藤兒,就能往上摸去,大扼制大了政風腐化的情況。
三方都是由皇帝直接統轄。
國中大事事宜,皆瞞不過皇帝的耳風。
一閣二院制度,在內閣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皇帝對軍、政的把控,以及對地方官員的控制。
朝中大臣們一個個老實得跟鵪鶉似的。
接著,昭永帝廣施仁政。
首先推行了前朝張丞相的「一條鞭法」,把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徵稅賦總為一條,合併為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
此一舉措一經頒發,舉國歡慶。
朝廷的賦、役,主要是田賦、人丁稅和各種名目的徭役。
細化起來,零零總總龐雜不已。
將龐大的賦項,合併一起徵收,家裡有多少土地,就按照規定繳多少賦稅,除了政府需要徵收的糧食外,一律按銀折算。
------題外話------
一條鞭法,是張居正提出,解決了當時明代的國庫虧空,增加了財政收入,使百姓家裡有了錢,但一條鞭法並不徹底,仍然要對那些大士紳繞道,而且銀貴谷賤,貪官仍然還在貪,官商勾結撈銀子,銀子都落入了官商之手,這就導致張居正死後,那些大士紳一個個豪強,把皇帝也欺壓得不行,皇帝窮得拿銅板打賞宮人,官商一個個富得流油,萬曆皇帝後來恨死了張居正,但不可否認,一條鞭法是古往今來一大壯舉,大大緩解了當時社會的矛盾,百姓日子好過許多。
第1071章 重回故地
戶部掌管了全國戶籍畝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