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59頁,表哥萬福,猶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虎威將軍字字泣血,對兩軍交戰的諸多細節,兩方的兵力、裝備、糧草等進行了分析,剝析出了梁賊的弱點,道明梁賊籌謀多時,其下戰士,皆是訓練多年的死士,讓朝廷小心防範,向朝廷示警。
除此之後,虎威將軍就伐梁大軍,與梁軍各方面進行對比,得出一個結論,梁賊孤注一擲,不計生死,永樂侯不可抗矣,請朝廷另派勇武之將,坐鎮伐梁大軍。
虎威大將軍還在信中,推薦了得用的武將。
之後道明:「此幾位武將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牽制梁賊足矣,待武穆王平定邊防,回護京兆,梁賊不足為懼。」
第1026章 殆誤軍機
最後,虎威將軍憤而怒斥,一腔悲憤,幾乎透紙而出:「伐梁大軍殆誤軍機,襄陽駐軍利用地形優勢,不與梁賊正面交鋒,與梁賊周旋,只等伐梁大軍提前抵達襄陽,裡應外合之下,就能對梁賊形成兵力壓制下的合圍之勢。」
――何愁梁賊不除?!
――如今,援軍不至,是天不佑我,亦是我不如梁賊之故,更是永樂侯殆誤軍機之禍。
――然,臣死不足惜,懇請朝廷嚴懲永樂侯。
――否,大周朝危矣。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虎威大將軍寫下這封血書時,已經心存了死志,拋開了生前所有顧忌,向朝廷示警。
字字泣血,令滿朝上下皆是震驚失語。
伐梁大軍九月就從熱河開拔,快則月餘就能抵達湖北,慢則兩個月,就算爬也能在十一月份抵達湖北襄陽,與虎威大將軍會合。
之所以造成了這一局面,是永樂候一路招兵埋馬,徵集糧草,走走停停之故。
便連慣來囂張的徐國公,也不敢開言了。
威虎將軍的血書,就是永樂候殆誤軍機的鐵證,加之伐梁大軍開拔之後,一路招搖過市,也是否認不了的。
襄陽城的兵力只有七萬人,加上衙門、守城等,實際兵力不足十萬,遠不如梁軍,虎威將軍能堅持這麼久,戰至一兵一卒,實乃悲壯。
虞宗慎冷笑道:「永樂侯這一路招兵埋馬,甚是招搖,真是好大的陣仗,想要靠伐梁大軍的聲威,以及兵力上的優勢,震懾梁賊,打擊梁賊的軍心士氣,一來梁賊怯了膽,伐梁大軍的勝算多一份,二來梁賊若是畏於伐梁大軍聲威如天,主動退兵,也能避免正面交鋒。」
這種作法,也無可厚非。
但是永樂侯卻忽略了,梁賊打進了湖北之後,湖北多地區都被梁賊把持,襄陽駐軍的訊息傳不出來,便是能傳出來,也有殆誤,甚至是造假的可能。
永樂侯身為伐梁主將,從襄陽的傳來的軍機都要經過他手,梁賊都打到了襄陽,虎威將軍孤軍奮戰,永樂侯在哪裡?
他竟然一直沒有察覺有問題?
虎威將軍一個殆誤軍情,還真是沒有冤枉他。
內閣緊急議事,虞宗慎目光盯緊了徐國公:「兩軍在湖北交匯,勢必會有一戰,臨戰換將,此乃兵家大忌,便有勞徐國公親自前往湖北,坐鎮伐梁大軍。」
永樂侯雖然失誤,但眼下不是追究此事的時機。
「永樂侯是徐國公舉薦,也是徐國公麾下一員將領,此番失誤,徐國公也需給朝廷一個交代才是,否則又該如何,向駐守襄陽的十數萬忠魂交代?又如何向朝中那些,忠於朝廷的武將們交代?此番是將功折罪。」
「梁賊來勢洶洶,並且佔據了襄陽要塞,對京兆形成了退可守,進可攻的大勢,京兆危矣,徐國公受皇恩浩蕩,正值危亡之季,還請徐國公寶刀出匣,護大周社稷。」
「此一戰,不需正面抗敵,只行牽制之事,據虎威將軍言,此次襄陽一戰,乃梁王親自率主力,與之相抗,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