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2頁,表哥萬福,猶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屆時,山東李其廣,再以「昏君當道,殘害忠良」的名義,高舉「為民請命」的反旗,反動叛亂,狗皇帝殘害忠良,為天下人不恥,父王的冤情自然明瞭。
就是這麼簡單,一針見血。
便是如此,他也不後悔改變了原來的計劃。
有些事,繞些圈子總歸能達到目的。
但有些人,既然決定要護了,就要護到徹底,不能有絲毫猶疑。
虞宗慎話鋒又是一轉:「幽王一案,讓皇上對朝臣們失去了信任,眼下幽王平反在即,皇上面臨了一大難題,那就是一旦幽王平反成功,殷世子該不該承幽王王位,繼幽王遺志,掌幽州30萬兵馬,主幽州戰事,皇上想用殷世子,但殷世子弱歲,殘腿,病弱,讓他實在放心不下,索性讓他去山東平亂,試一試殷世子的能力。」
虞老夫人也是膩味得慌:「就算殷世子平叛大敗,一個弱歲、殘腿、病弱的少年,也並不足以損了大周威嚴,皇帝一來成全了殷世子仁、義、忠、孝之心,能落一個好名聲,二來又利用殷世子,試探了山東的軍情,再派更有經驗的武將前往平叛,也會更有把握。」
這就是帝王心術,看似荒唐的背後,總隱藏令人膽寒的算計。
皇上派羽林衛保護殷世子,明顯還是看重與這個侄兒的情份,但是所謂的親情血脈,總挾裹了各種各樣的算計,反而更加可怕。
虞宗慎略一頷首:「殷世子,也是盡算了君心,想要借著平亂之功,獲得皇上的信任,重掌幽州30萬大軍。」
帝王心術固然深沉,卻也不如殷懷璽此子將計就計,順水推舟,來得深不可測。
所以,這一切是殷懷璽算計好的。
從葉寒淵敲登聞鼓開始,朝堂上的局面,就都在殷懷璽的掌控之中。
虞老夫人自然也想到了這一點:「歷史上,少年得大志之人不在少數,如他這般野心昭彰,妄圖以一介殘軀,封王掌兵之人,唯獨一個殷懷璽,」她轉頭瞧了周令懷,周令懷與殷懷璽是少年友人:「你覺得,殷懷璽此去平叛,有幾成勝算?」
眼下因幽王一案,各地「民憤」四起,李其廣更是順理成章,打了「為命請民」的幌子發動叛亂。
滿朝文武誰不請楚,一旦朝廷平叛大敗,李其廣聲威大噪,穩坐山東,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反周勢力加入李其廣,各地「民憤」也會愈演愈烈,屆時天下勢必將亂。
正因為明白這一點,所以滿朝文武無一人敢自請領兵平叛。
沒有必勝的把握,也不過是賠上一家老小的人頭。
「十成!」周令懷擱下茶杯,漫不經心地開口。
不光虞老夫人,就連虞宗慎也是面色一驚,問:「山東情勢複雜,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如今李其廣聯合氏族形成一股勢,足見他在氏族,在當地的威望。」
周令懷淡聲道:「至多三個月,殷懷璽必大勝歸朝。」
虞老夫人和虞宗慎齊齊失語。
不僅有十成把握,而且只需要三個月,就能平定山東叛亂,到底是他們小瞧了殷懷璽,還是周令懷高抬了殷懷璽?
這話看似沒有緣由,但是細思則極恐。
周令懷點到為止:「殷世子的目的很明確。第一,順理成章的為幽王平反冤情;第二,獲取皇上信任,執掌幽州兵權,而這兩樣又都和山東平叛脫不開幹係。」
此言一出,虞老夫人和虞宗慎也不禁面露驚容。
一個活了大半輩子,是人老成精,一個是內閣次輔,執掌大權,兩人沒一個是簡單的,哪兒聽不懂這話?
周令懷分明就是隱晦地提醒。
從葉寒淵敲了登聞鼓開始,朝堂大局已經盡在殷懷璽的算計之下,甚至是山東的大局,也盡在殷懷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