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6頁,表哥萬福,猶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虞善言一擊掌:「這個名兒取得好,傳說中,舜先封於虞,建國以稱虞,史稱虞氏、虞舜,舜作樂,也稱韶、虞之樂,舜仁治以民,德傳天下,後才有了虞廷百獸舞,鳳凰來儀,樣歌舞昇平的太平景象,甚好,甚好!」
自己取的名兒,得了旁人肯定,虞幼窈很高興:「表哥也喜歡這個名兒。」
其實,她在韶儀和韶虞之間,最終取了韶虞這名,正如大哥哥所說這一般,期盼著明君以治,太平盛世,韶虞之樂,韶舜之德,能流芳後世,永垂不朽。
虞蓮玉琴藝也好,難得見到這樣的好琴,也是激動不已:「大姐姐,不如你來彈奏一曲,讓大家聽一聽這把琴的音色?」
大姐姐學琴也有三年,卻比她們打小學琴,也不遜什麼,所以她才會有此提議。
虞幼窈正有此意,連忙命人置了香案,焚香淨手,顯得十分鄭重,手指一挑弦,古樸蒼茫的琴聲自指尖流洩。
有一種「明月出天山,蒼茫去海間」的蒼茫渾厚。
有「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的豪邁大氣。
亦有由「由來徵戰地,不見有人還」的悲愴真摯。
更有「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的婉轉柔意。
《關山月》是小曲目,虞幼窈反覆彈奏三遍,樂曲終於停了。
但結尾一句「高樓當此夜,嘆息應未閒」的餘韻,卻久久地扣人心絃,令人回味無窮,心中愴然而不止。
周令懷感受猶深。
虞善言也是怔然良久,才贊道:「大妹妹琴藝了得,一首《關山月》氣魄渾厚,純樸自然,」他忍不住瞧了周令懷一眼,補充一句:「不愧是名師出高徒!」
虞幼窈彈得太好了,就忘記聽琴的初衷是為了鑒琴。
這是虞兼葭第一次聽虞幼窈彈琴,比較的心思,也倏然淡下來了,倒不是說,她的琴藝不如虞幼窈。
而是!
她五歲開始背琴譜,七歲正式學琴,距今已有六七年了,可虞幼窈僅學了三年,就趕上了她六七年的功底。
原本在琴藝上的優越感,也是蕩然無存,也不禁生出了幾分灰敗沮喪的情緒來。
第596章 公開處刑(求月票)
虞兼葭心裡不舒服,突然道:「這把韶虞琴以桐木斫制,其材奇、古,其音松、透,其聲靜、潤、圓、清、勻,九德備具,以此琴彈奏的曲子,也是此曲應是天山有,人間難得幾時聞,幾乎能和不世絕響相媲美了。」
虞幼窈眼兒閃閃發亮,忍不住瞧向了表哥。
周令懷表情一淡:「此言差矣,琴有九德,可能彈出九德的,卻是人,世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然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他轉頭瞧了虞幼窈,被虞兼葭誇了琴,就彎了唇兒傻樂,眼中透了得意歡喜,彷彿虞兼葭誇了他,比什麼都開心。
也不想一想,虞兼葭是話對意不對。
彷彿虞幼窈這一首《關山月》能彈好,不是她自己琴藝好,而是因為琴好。
思及至此,周令懷淡淡瞥了虞兼葭一眼:「好琴配佳人,才是相得益彰,」他意味深長地問:「三表妹,對嗎?」
虞幼窈彈奏曲子的目的,原就是為了鑒琴,她誇韶虞琴好,這也沒錯,任誰也不會覺得,她這話有什麼不妥。
可週令懷這一番話,無形之中就將她不堪的心思公開處刑。
令她無所遁形。
頂著周令懷淡漠的目光,虞兼葭大氣也不敢喘了,不覺就咬了一下唇兒:「卻是我短見了,周表哥說得對,再好的琴,若是彈奏的人不行,也彈不出其中的好來,大姐姐學琴三年,琴藝竟也如此了得。」
補救的話也說得也是漂亮。
可惜有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