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03頁,表哥萬福,猶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虞老夫人讓人誰備了肉桂茶,及屋裡薰用的,經虞幼窈改良後,加了乳香的闢寒香,並且些年禮等。
零零碎碎的東西加起來,也回了半車禮。
宋明昭送了大半車,從江南帶回京裡的特產,虞府也不小氣,也回了鎮國侯府諸人都喜歡的香藥,茶藥等。
到了第二日,柳嬤嬤就親自去莊子上接虞兼葭。
虞幼窈原是打算親自過去。
虞老夫人卻不準:「這天寒又地凍,路途也不近,你身骨還嫩著,哪能到外頭去挨凍受累,柳嬤嬤自個去就行,這年關將至,這幾日你都忙著準備年禮節,已經夠忙了,便是外人也不會多說什麼。」
平常府裡的事,倒是可以交給秋姨娘來做,她雖然懷著身子,但身邊有族嬸幫著,還有柳嬤嬤幫著,也累不著什麼。
可這準備年禮和節禮的事,秋姨娘再能幹也幫不上忙。
這裡頭一應的規矩和禮數,是要拿了虞府平常交好人家的名單,再找出上個年,對方的年禮單子,對照著,再酌情添減,不光要體現了禮尚往來的禮數。
當家的人是否賢惠,旁人看了你家的禮單,心裡大體就都有底了。
禮單體現就是為人處事,往人交際往來的核心。
虞幼窈也不堅持,就道:「我院子裡的劉婆子是個妥當人,往常我出門,都要帶了她一起,讓柳嬤嬤把她也帶上,我也能更放心一些。」
這天寒地凍,虞兼葭身子又不大好,多帶幾個有外面經驗的人,也能有個應對。
虞老夫人一聽就笑了:「還是你想得周全。」
像劉婆子這種,有不少外出經驗,也能應對的人老人,放眼裡府也沒幾個。
虞幼窈笑了笑,便和虞老夫人商量回禮的事——
「去年齊府送的節禮單上,就有一隻景德鎮天青玉壺瓣春瓶,顏色均淨,是上好的天青釉,按道理說,今年齊府準備的節禮,對照往年,價值上也都差不離了,我們家準備節禮,便也要按照去年的慣例才是。」
虞老夫人捻著佛珠沒說話。
節禮年年送,禮單都是比照著從前,價值也是根據物價做了相應調整。
每年的節禮,除了一應東西會變有些不同,價值份量也都相差不離。
虞幼窈就繼續說:「只有陰雨天才能燒製出上等的天青釉,今年天氣乾熱,雨水少,市面上汝天青尤其少,價值也往高了去,便也不適合回這禮,本朝尚紅,春節又是喜慶日子,不如就換作了,同為景德鎮窯的釉裡紅玉壺瓣春瓶?顏色純正鮮麗的釉裡紅,也是十分難得。」
虞老夫人笑了,這就是送禮的精髓了。
今年的天青釉因物以稀為貴,價值比往年高了近半,送汝天青,就明擺了吃虧。
雖然以虞齊兩家的交情,這汝天青,也是送得。
但送禮講究的是一個「禮」字,不在「貴」字,恰到好處,禮數相當才算好。
你送貴了東西,若旁人家的禮,不如你家送的貴重,這禮一拿出去,互相一對比,豈不平白低了一頭,使人尷尬了?
送「貴」了東西,也不值得稱道,為人處事上沒有成算,旁人尷尬,自己禮數也疏漏,這就吃力不討好了。
虞老夫人連連點頭:「釉裡紅好啊,不光說價值,與去年的汝天青相等,就是顏色,也是討喜得很。」
過年的日子裡,哪家都盼著紅紅火火。
就衝著這顏色,旁人家也不會有意見。
到了下午,虞兼葭回到府裡。
因之前虞兼葭染了風寒的事,虞老夫人不放心,立馬拿了牌子,去請了胡御醫進府,替虞兼葭診治。
虞府出手大方,也不是什麼難纏的人家,便是年關將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