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4頁,表哥萬福,猶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此,也算全了宮裡的算計。
蘭妃娘娘順勢就提了浙江的水患,屋裡幾個大人少不得也要附合,說完了水災,就難免要提北方乾旱。
這一說,話就多了。
直到午時過了三刻,太后娘娘面露了疲憊之色。
蘭妃娘娘這才識趣退安。
虞老夫人也不好久呆。
太后娘娘就道:「時辰不早了,哀家也乏了,老夫人和韶儀縣主,去偏殿歇一歇身,便留在宮裡用午膳。」
虞老夫人和虞幼窈連忙謝恩。
回到內室,太后娘娘先開啟了虞老夫人呈上來的錦合,裡面擺了一疊的銀票,還準備了冊子,冊子上註明瞭這一疊銀票的票號、額度,攏共十萬兩。
虞老夫人是代表了虞府大房捐銀,十萬兩已經出乎她的意料。
從前宮中募銀,全憑各家願意拿多少,家底薄一些的幾十上百兩,家底殷實一些的,成百上千也有,超過五千兩的,卻是屈指可數。
太后娘娘輕嘆一聲:「虞老夫人這些年也不容易,一下出了十萬兩,除了她自個吃齋唸佛,供奉了菩薩,想多盡一份菩薩心腸,也有皇恩浩蕩的原因,也是陶弄了家底。」
沈姑姑也道:「虞老夫人仁厚心善。」
太后娘娘最初預計,虞府能出五萬兩已經是不負皇恩浩蕩。
想要靠募銀賑災,那是不可能的。
京裡頭各家,比照這個數或多或少合計下來,也是一筆可觀的數目,賑災是不夠了,至少可以解一解燃眉之急。
如今遠超了這數目,可見虞府是真有心。
太后娘娘開啟了韶儀縣主的盒子,拿了冊子,忡怔了半晌。
沈姑姑描了一眼,呼吸緊了緊。
太后娘娘合上了冊子,裝進了盒子裡:「現在覺得,皇上封了虞大小姐韶儀縣主,還是薄了些,就這份深明大義,封個郡主也夠了,」她將盒子交給了沈姑姑,淡聲道:「拿去御書房交給皇上吧,」說到這兒,她猶豫了一下,又補了一句:「虞府不負忠義節烈,往後便也多厚待一些。」
整整一百萬兩,宮裡對韶儀縣主名下的產業,也是瞭若指掌,這一百萬兩,是她名下所有莊鋪十年幾年,近半的盈利。
肯拿出這麼大一筆錢來,除了皇恩浩蕩,怕也如虞老夫人一般,是養出了菩薩心腸。
沈姑姑捧著盒子,一路到了御書房。
朱公公連忙迎上來,眼兒往錦盒上一掃,就笑道:「沈姑姑過來了,皇上剛剛處理完了奏摺,正在頭疼,該派誰去浙江賑災,您快請進。」
沈姑姑低頭瞧了捧在手中的錦盒,心下有些瞭然,笑著跟朱公公一起進了御書房。
皇上臉色青灰,兩頰卻透了不正常的潮紅,顯然是剛剛服用了丹藥不久,沈姑姑將錦盒交給了朱公公,轉述了虞老夫人和韶儀縣主進宮謝恩,說得一些話,之後又道:「太后娘娘贊,虞府不負忠義節烈,韶儀倒主不負皇恩浩蕩。」
剩下的話不用她多說,皇上就該明白了。
朱公公呈上了錦盒。
皇上笑了:「虞府忠君事君之忠義,朕自然銘表。」
沈姑姑得了話,就退安了。
御書房裡安靜下來,皇上開啟了錦盒,看到裡面的數目,露出了滿意的表情,只是渾濁的眼底,透了一抹深不可測的光。
皇上看了盒裡良久,合上了盒子,意味不明道:「就連一個未出閣的內宅小姐,都比朕有錢,你說,」他灰沉沉的目光,盯向了朱公公,一字一頓地問:「朕這個皇帝,是不是當得很失敗啊?」
朱公公撲通一聲跪到地上,瞬間就汗濕重衫:「皇上仁治功德,故虞府和韶儀縣主舍家財,為皇上分憂解難,」說到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