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3章 檢校僉都御使,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的心裡一定是吞著蒼蠅般的感覺。不過作為政治人物,誰都有遭遇這種違心狀況的時候。

另一個大學士金閣老,他所想的就比較複雜了。大概要將水攪渾,讓徐嶽和彭春時擔上責任。從表面上看,對他這個排名最末的大學士沒有多大好處,可是金恕的表態,也絕對不是為他自己,而是為了此刻不在場、正在侍駕南巡的文華殿大學士袁立德。

想起袁立德,許次輔突然警惕起來。若是很粗淺的分析此事,首輔徐嶽承擔了責任後有很大機率去職,他作為次輔應該是最大受益者,所以應當叫李佑決絕而去。但實際上呢?

說來話長,其實也就短短的幾個瞬間,許次輔便拿定了主意。望著立在門檻邊的李佑,遠遠地高聲道:“為人臣者,豈可因一時之激而輕忽恣意!”

此言一出,徐、彭兩閣老臉色稍緩,金閣老卻滿懷失望。

聞絃歌而知雅意,李大人立刻就明白了靠山的心思。許靠山的指令還是很合乎李大人之意,因為一旦出殿後,事態完全不可控,還是讓人不太安心。回了殿裡也好,安安穩穩將高流品的檢校僉都御使拿到手,總不是壞事。

他向裡邁出一步,要重新回到殿中。如果不是錯覺,踏出這一步後李大人彷彿隱隱聽到了幾聲歡呼。這是他個人的一小步,卻是整個朝局風向的一大步。

有歡呼者,就有失意者,失意者自然不會輕易放棄的。

李佑正打算從兩側朝班中穿過走到丹陛前,才前趨幾步,右側就有人在班位上戟指喝道:“李大人!事有不遂便妄意求去,此乃心術不正,意欲挾制朝廷求官也!汝其心可誅!”

李佑冉冉前行,目不斜視,嘴裡信口而言道:“本官豈為一身官職哉?只為嚴明祖宗法度爾!諸公皆可見,本官進諫祖制在先,求去在後!庶幾無愧!”

又走了幾步,左側群臣中有人大喝道:“李大人!你若真心求去為諫,何故去而復返?難掩悠悠眾口,亦難遮眾目睽睽!顯是賣直虛偽、小人行徑,見風使舵而已!”

李佑徐徐前行,仍然目不斜視,口中輕描淡寫道:“本官重返,並非為廷推官職。乃是方才一時情急口不擇言,有誹謗君臣之過,心中有愧,欲謝罪於陛前也!莫非還不許人知錯了嗎?嘗聞知錯就改,善莫大焉!”

話說在數次出風頭的朝議中,李佑嘴炮大戰的時候經常跑到最前方,大多數人看到的只是個背影,亦或是側面。

如今看到李佑從殿門迎面而來,款款而行,方才的憤慨激烈居然一掃不見。只見得其姿容高標,風輕雲淡,揮灑自如。在兩側唇槍舌劍左右夾攻之下,隨口應聲而答,卻絲毫不落下風。

不由得暗道此子只論處驚不變、言辭敏給這點,便絕非凡俗也!

李佑到了丹陛前,叩首道:“臣見識短淺,執迷不明,妄議朝綱,言辭辱及君臣,其罪難恕,惟請聖母發落。”

方才丹陛下紛紛擾擾的熱鬧大戲都看在慈聖皇太后眼中,心裡煩悶的緊。如果有可能,她真想學著戲詞裡喊一句“推出午門斬首”,但那不現實,至少在文皇帝之後的大明不現實。

她知道,重返殿中的李佑此刻就是文官團體的臉面代表,做給勳戚看的代表,只要處罰太重,就會被群臣一擁而上、不死不休的勸諫。

她又醒悟到一個道理,為何歷代先皇都遠離朝臣,任由君臣相隔,朝議面議幾乎絕了跡。如果都像她這樣勤奮視朝,時常與朝臣議事,若時常與群臣對立,只怕氣也要氣死了,還不如眼不見心不煩。

可惜後悔也來不及,這些心得只能傳與後人了,錢太后惘然暗道。

在徐首輔再三催促和提示下,慈聖皇太后無奈下諭:“李佑罰俸三年,廷推繼續!”

說完,太后起身離開武英殿,結束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