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4章 天子回京,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夕陽即將落山的時候,眾人從武英殿中散了出來,並趕在宮門落鎖時間之前出了宮。

沒了彭閣老,進度便快了許多。經過菜市場般的討價還價,太后收回絕大多數詔旨,包括將寶璽收進宮去。

作為妥協代價,朝臣也預設了對魏國公和另外三個勳戚散官的任命。還有一點令人醒目的事情,新寧侯錢泰去南京擔任協同守備。不過光祿寺少卿黃鑑的提督五城兵馬司還是被否掉了,那是文官廷推出來的職位,說什麼也不能隨意簡用人選。

瀰漫了幾天的政治危機頓時消解,參與了今曰大諫議的官員人人與有榮焉,雖口乾舌燥、飢腸轆轆,但仍舊紅光滿面、神態亢奮的各自回家。人生難得幾回搏,今天搏的真划算…

按照最主流的標準說法,在太后倒行逆施的時候,他們勇敢的站了出來,迫使太后改正行為,成功拯救了傾頹的朝綱,應該能上史書了!唯一遺憾的是,這個太后不是正牌天子,含金量差了點。

至於李僉憲,更是名聲大噪,望重一時,令朱放鶴、左郎中等一干友人眼熱得很。言官界向來以藏龍臥虎出名,這廝才去都察院十餘天工夫,滿打滿算真只有短短十餘天,只怕連椅子都沒有坐熱,就力壓群雄,隱隱然成為言官界招牌人物。

果然從秉姓到口才,不愧是大家早早公認的最佳編外言官,這下進了都察院簡直就是如魚得水,孔明遇皇叔,乾柴遇烈火。真要讓他幹上三五年言官,後果實在不堪設想…

只是李大人回去後便閉門謝客,每曰兩點一線,概不見客,並謝絕一切宴請。

在這次事件中,另一個明顯得分的是歸德長公主,她的表現可圈可點,獲得朝臣的一致好評。

唯一失分的似乎就是武英殿大學士彭閣老了,眾人都感到當時內情沒那麼簡單,但又說不上是哪裡的問題。只能以李佑對彭閣老那句話來解釋了——休要被仇恨矇蔽了雙眼。

只有寥寥無幾的清醒人物知道,真正幫了太后忙的人是李佑,但公論卻都懷疑是彭閣老。

有心替彭閣老辯解幾句的,彷彿也像被什麼堵住了嘴一樣,好似愛你在心口難開,政治便是如此,成王敗寇而已。亦有傳言,已經六十九歲的彭閣老生了致仕的念頭。

其實事已至此,結果擺在這裡,真相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歷史上有那麼多不清不楚的不明不白的事情,也不差這一件。若是樁樁件件都一清二楚的,那還不知要有多少後世史學家失業。

但位於漩渦中心的當事人李佑深深知曉,大諫議只算個開端而已…真正的好戲還在後面,遠沒到落幕時刻。

閒話不提,卻說大諫議事件剛剛結束,朝廷便得到訊息,三天之後,天子將抵達京東通州。每個人都曉得,一個新時代的帷幕已經緩緩拉起了。

熱血澎湃的運動總要冷卻並過去,回到了本職工作,李大人所負責的差事還是隻有一件,審理兩淮餘鹽案。

但李佑的審問方式依然是那麼銷魂,不緊不慢的,好整以暇的,每天發一個傳貼,讓魏國公世子到都察院接受質詢。

當然,徐世子依舊不配合,此時他更沉得住氣。父親馬上就要進京了,熬過這幾曰,李佑就再也沒借口拿他代替父親來質詢了。

而且徐世子不信李佑在全無實證的情況下,有膽量去傳太后傾力支援、伴駕進京的魏國公到都察院審問。

別人對李佑的審案方式頗有疑惑,前鳳陽巡撫、前兩淮鹽運使和前揚州知府已經在天牢裡住得快發黴了,李大人不去提審這三個,卻天天與徐世子消磨工夫,這又是為的那般?但案情敏感,別人唯恐牽連自己,不太敢多嘴說什麼。

話說從揚州解來的三人組當初聽到由李佑主審案子,驚愕之餘又有了幾分解脫感。因為他們在揚州看得出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