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5章 自己接自己的盤,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徐首輔這一句,絕對是不是幫李佑說話,罷李佑的官也是他喜聞樂見的,但朝廷政務流程終究是一環扣一環的。

他這裡草了詔,就要發至六科,六科稽核透過,要吏部執行。這麼明顯不合理的詔書每過一道關口,就是對他的一次質疑,招惹更多的非議,更遑論有御史言官監察。還是那句話,為了李佑不值得,犯不上給自己找汙點。

就是當年有錦衣衛詔獄,堪稱君上最不講理的時候,也得將眼中釘下了詔獄審過後,才決定是否罷官,哪有連個過場都不走的?

所以徐首輔要提醒錢太后,結果雖重要,但程式也不可輕忽。

諸位大佬立在朝中,遠望其言行貌似是一個模子出來的,但私下裡姓情終歸是有差別。若袁閣老立在天子面前遇到此事,必然是二話不說就先下筆草詔,罵名該背就背,只願為主分憂。

錢太后順口改了諭示:“著你等殿閣大學士廷審此事,查問明白李佑是否毆打勳戚,將結果報與哀家再行定奪。”

質詢官員,本該是都察院的差事,但李佑現今算是都察院官員,所以不適合讓都察院去做,錢太后便令更高一級的大學士親自去問理。

而且這道諭示,只讓大學士查清楚李佑是否動了手,以便完成審問程式,至於最後裁決權仍舊保留在自家手裡。

徐首輔無語,這點破事也用大學士去審理?但再細想,都察院官員和勳戚鬥毆,還真不好找別人去審,只得領旨退下。

錢太后又看了看魏國公世子領頭的聯名奏疏,想道這世子倒也知道抓住機會,心思相當玲瓏。

昨夜李佑在夜巡軍士護衛下揚長而去,一干勳戚子弟如何能嚥下這口氣?徐世子一邊指使家奴將苟緋抬走救治,一邊暗自思量,這未嘗不是個時機。

在場這些人,都是勳戚中的文官骨幹,藉此機會樹起李佑這個敵人,帶頭同仇敵愾,有利於進一步互相結黨。

不得不說,徐世子和李佑的思路如出一轍。

盧府中,老尚書與李佑推心置腹道:“朝中情勢複雜,有三大暗流彼此交錯。太后與天子交政,內閣大學士空位待補,抬舉勳戚入廷議。你言行膽大,看的明白嗎?”

“晚輩位卑力弱,大政交接和補大學士之事,是晚輩所夠不到的。但入京至今,始終立足不穩,常有朝不保夕之感,又不能全靠諸位老大人扶持,故而多想法子奮發了。”

盧尚書嘆道:“你的對錯,已經不是我所能判斷的了。老夫考校你一句,對於大內抬舉勳戚之事,你認為能成否?”

李佑毫不猶豫答道:“顯然能成。縱觀聖朝,天子想抬舉誰家,沒有抬不起來的,倚重內宦,司禮監崛起;欲用廠衛,廠衛橫行;重用文官,內閣勢大,所求無非制衡而已。本次大內想抬舉勳戚,亦同此理。”

“太后所做,只為聲張造勢而已。待到天子親政,只要勤奮視朝,令若干勳戚侍立,多多青睞垂詢,天長曰久之下,自然就形成勳戚議政的慣例!須知國朝乃朱家天下,慣例盡在人君一念之間,內閣、司禮監、廠衛皆如此,初年典制可有之?再造一個勳戚議政有何難哉。”

盧尚書叫好道:“你能看透這些,我便放心了,原本擔心你不明前路,魯莽壞事。”

李佑又道:“這次勳貴會贏,但文官卻不會輸,晚輩自然看的明白,借幾分勢立足而已。”

李佑說的沒錯,自從科舉大興以來,雖然各種勢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但文官治國卻是永恆不變的主旋律。與此基石比起來,別的都是走馬燈。

盧尚書最後叮囑道:“你有救護祖陵之功,被太后壓制只得了個三品勳職,在這點上,其實是被薄待了。但大功擺在這裡,只要不謀逆造反,朱家無論如何也不便撕破臉收拾你,保一個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