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7章 貪贓與私鹽,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律例律例,律之後還有例,而例就要靠人去抉擇,國朝的例就掌握在如今文華殿中數十人特別是天子手裡。

李佑當這個主審,很大程度上就是站在前臺負責技術程式的。他做出的一切判決都要經過廷臣公論並無意見後,再由天子做出最終裁定並生效。

殿裡眾人對李佑兩個截然不同的判決選項,放在心裡想了想,大都猜測出一二。

且不論李僉憲出於什麼原因,報私仇也好,刷剛正名聲也好,樹鐵面形象也好,現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莫非他真起了誅殺之意?

於法而言,從涉及銀兩數量來計算,此案可稱的上開國以來的第一巨案,處死人犯並非不合理。

但於情而言,近二十年沒有專門殺過大臣,還是不要破了這個“不殺士大夫”的傳統為好,上次壞掉傳統的時代是崇禎…那李佑的想法,大概是既想判決處斬,又不想擔上誅殺大臣的名聲,所以才會故作為難的說出斬和輕放兩個選項。誰要贊同處斬,那就一起,誰要贊同輕放,那也要承擔被攻擊為徇私枉法的後果。

此猜測或許簡單化了,但萬變不離其宗,李佑的花樣無論如何,應該不超出這個範圍。

眾人在猜測,李大人也很識相的沒有擾亂,說完自己模稜兩可的意見後,故意停頓片刻,給了眾人思考時間。他心裡又暗道,不知殿中諸公里,誰先出來發言?

涉及刑名之事,八成還是三法司中大臣先出來表態,左都御史或副都御史?刑部尚書或侍郎?亦或大理寺卿?

“李僉憲受命審理此案,至今全無主意,莫非專以推諉為己能?朝廷命你斷案,並非只是命你查案,須得出判詞,而不是反問別人!”

李佑聞聲側頭望去,卻微微意外。這個站出來的說話,不是三法司中任何一位,而是人稱大司徒的戶部尚書晏俊。

他隨即一想,便暗暗瞭然。廷鞫之後還要廷推大學士,晏尚書呼聲很高,堪稱為大熱門人選,他這是要抓住最後時刻刷存在感,強化自己在廷臣心中的印象。

晏尚書的心思,殿中大臣都看得出來。不過也不得不承認,晏俊確實是最熱人選。

六部尚書中,分量最重的天官大冢宰趙尚書升為二品不到三年,當吏部尚書才一年半,年資略淺;最清貴的大宗伯海尚書也是去年才回朝當了禮部尚書,連趙天官都不如。

此外,大司寇荀飛謙當刑部尚書比前兩個稍長,但從景和六年算到現在也才四年功夫,而且刑部在六部裡地位偏低;工部的大司空胡尚書年老力衰,馬上要致仕了,更別說工部在六部裡地位最低下,一般不可能憑藉工部入閣。

相比之下,戶部大司徒晏俊作為老資格尚書,又身為分量極重的戶部堂官,從年資和差事綜合來看,可謂是最有力的入閣人選之一。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武英殿大學士彭春時當年以戶部尚書入閣,晏俊隨後接了彭閣老的班擔任戶部尚書,稱得上是彭閣老的嫡系親信。

而在當前,自從許次輔去職後,朝中徐首輔、彭閣老兩人的勢頭上升,所以說,晏尚書在朝中具備很雄厚的支援力量。

以上種種因素加起來,晏尚書不敢說十拿九穩,但也有個六七成把握了。如今到了最後關頭,該出面拉票就要去拉,多拉一個人就少了一個不確定因素。

參加今曰廷推的大臣多達四五十,沒有人能夠全部控制,但很多大臣沒什麼立場,就是看風向隨大流不得罪人。晏尚書此時站出來,便為的是展示自我。

當然,晏尚書也不是沒有對手,朝廷重臣中另一個呼聲很高的入閣人選是李佑的老前輩、兵部大司馬盧尚書。

前文介紹過,盧尚書自十六歲中進士,又經館選庶吉士,任官時間多達四十五年,這份年資無以倫比,確實足以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