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2章 眾望所歸,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院,繼續當他的閒官。兩淮鹽案暫且結案,他便徹底清閒了。

朝會之後的文華殿君臣朝議,李佑如果沒有重要奏本必須面奏,是不能去參加的。從這點來看,他對朝政的影響力反不如當初擔任分票中書時,這就叫以內馭外。連六七品掌科掌道能參加朝議,鉗制宰輔九卿,這就叫以小制大。

景和天子從皇極門移駕文華殿,其時殿中不過宰輔、侍班翰林中書、九卿、掌科、掌道而已,還有天子召來的五軍都督府左都督,以及若干有要事上奏的官員。

這個場景才是二十一世紀電視劇常見的“有事進奏,無事退朝”場景,但這不叫早朝,只是碰頭會,不是固定化的儀式。

甚至參加人員都不固定,很偏重於天子個人偏好,願意召幾十人來議論可以,願意召三五近臣議論也可以。所以大明天子最大權力與前代相比,特殊之處就體現在這裡,可以自由選擇依靠誰來行駛皇權…從某種意義上,太宗文皇帝之後的二百年多里,文臣與太監以及文臣各黨之間所爭奪的,只是替天子分憂的權力而已。

卻說在文華殿裡,天子身旁錦衣衛官高喊:“有事進奏,無事散去!”

從班位中閃出一員,乃是文華殿大學士袁閣老,對天子奏道:“京師地面不靖久矣!朝廷原新設提督五城兵馬司統領刑名捕盜事,歷經數次紛爭,原任李佑去後至今仍空缺。此職關係輦彀之側長治久安,甚為重大而不可久曠其職!”

聞絃歌而知雅意,殿上廷臣紛紛側目。眾人都知曉,當初李佑與太后賭氣,曾上疏辭五城提督一職。結果不知為何弄假成真,莫名其妙的真丟了職務,卻留了官位,成了個罕見的半調子免職,其中原因至今成謎。

感覺這裡面水很深哪,而且那李佑未必就心甘情願的在都察院當無權閒官,說不定還在惦記這個職務。

眾人又想到,袁閣老今天忽的提起此事,莫非要為自己人謀取這個職位?這是想再次挑起紛爭麼?雖然五城提督職位是空缺,但官位檢校右僉都御史還在李佑手裡,合起來才是正經的官職,李大人未免肯放棄復職的機會。

袁閣老當前應將全部精力放在爭奪次輔上面,不該在別處挑起事端,這是不分主次,殊為不智。

“據聞原任李佑在都察院中仍以虛銜坐衙,鹽案之後其餘別無差事。臺垣之地,為朝廷風憲之根本也,平添冗官之設,豈可為天下法?故奏請以李佑官復原職,仍出任提督五城兵馬指揮司,免其空言無實之責,專於外差。”

眾人再次側目,沒聽錯的話,袁閣老這是保舉對頭李佑復職五城提督?

貌似很怪異,隨即很多人猜測出原因了。大概是袁大學士江湖越老,膽子越小的原因罷,莫非他還真信了那個李佑可艹縱宰輔更易的流言?

李佑復職,就變成了外差,從內外角度,等於是向外靠了一些,相當於掛著都察院銜的京城治安理刑官。有了外派專職,而且這個外差不涉及朝中事,就像將猛虎關進籠子中,自由發揮餘地反而小了。

不然李大人在都察院可以隨意風聞言事並無須負責,以他的綜合能力顯然後果很嚴重,不相信的,可以參見大諫議事件。袁閣老擔心的,只怕也是這點罷。

其次,李佑經袁閣老保舉復職,若在短期內影響沒有消散之前,再對袁閣老有什麼不恭敬,就站不住人情道理了。

銓政是吏部之事,天子便又垂詢吏部趙尚書道:“天官以為如何?”

趙良仁出列,奏對道:“此職要鎮定地面,偏於刑名,李佑精於治事及法務,又歷任大邑治民理刑之官,亦是經過廷推,倒也合適。”

天子又掃視群臣,沒有出來反對的,看來都是預設同意,便點頭道:“準袁先生所奏,內閣擬旨即可。”

袁閣老又奏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