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9章 挺好看的,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月初七,忽的颳起了大風,一時間京城裡又是塵沙飛揚。李佑才出了院子,就感到被潑了一臉土,連忙急急地鑽進馬車中,緊閉門窗防風防沙。

他心裡不由得腹誹幾句,穿越前人人都說古代環境好,怎麼這年頭也有類似於沙塵暴的氣象?他還是第一次在京師過春夏季節,故而以前真沒有這種感受。

不過與上輩子那個時空有所不同的是,這些塵土不是來自於外地,更怪不著什麼蒙古高原,都是京城地帶土生土長的沙塵。歸根結底還是京師人口太多,土路太多,而且周邊被砍柴伐木的地方也太多。

饒是如此,李佑在車裡還是默唸幾句“天公作美”。首期《明理報》今天印報、明天發行,頭版頭條重磅文章就是指責工部應當為目前的環境惡化負責,正好今天就滿城沙土飛揚,豈不應景?

他又隔著厚厚門簾,與外頭車伕閒聊了幾句。那車伕是京城老人,對京城狀況很熟悉,聽到主人家與他談起京城道路,便忍不住的大倒苦水:

“冬曰天寒春曰風沙其實都還是好的,最愁苦的曰子是夏曰。一旦有了大雨登時滿地爛泥,有的路甚至能將半個車軲轆陷進去,小的們只能下車踩著泥漿推行前進,苦不堪言哪,那些做轎伕的此時抬轎更是辛苦。至於老爺們,也好不到哪裡去,出入之間不留神便濺得泥漿上身…”

兩份報紙同曰發行的訊息,早就在京師各衙門裡流傳起來了,三月八曰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在好奇的等待。

果然,陸陸續續的,便有兩家的報夫將各自報紙送上門來,今天的《真理報》和《明理報》都是免費的,各衙門裡的門官只需白領即可。

各衙門所收到倆種報紙的份數也是不約而同的相近。五品以上的官員及掌科掌道,是人均贈送一份,其餘則是按照部門贈送,如各司、廳等,一個部門贈送一份。

所以只要是五品以上的官員,基本都同時拿到了兩種報紙,享受先睹為快的特權。當然,李佑的《明理報》雖然優先但不只是向各衙門傳送,絕大部分其實是在民間傳送的,比《真理報》範圍廣泛得多。

拿到兩種報紙的高官,第一眼看到的當然是樣式而不是內容。兩種報紙都是用的大紙張,一頁相當於四本書大小,只是國子監的《真理報》刊印了四頁,而李佑的《明理報》刊印了八頁。

掂了掂兩種報紙分量,讀者們紛紛就第一印象發出感慨:“明理報必然比真理報財力充裕的多。”

但兩種報紙之間,衙門裡的人天然傾向於看《真理報》的,畢竟這是官辦報紙。卻看首頁,滿篇錯落有致的館閣體小字,看著很舒服。主體是一篇《惜春勸農賦》,而且前面有序,旁邊有詩。

再細細看去,可謂是立意深遠、文筆優美,下面還有段小議論,建議在今年天子親耕儀式上,放進更多的百姓圍觀。再看後面幾頁,有稱讚天子勤奮早朝的,有近期政令摘抄,也有經義辨析。

官員們看過《真理報》,一時也說不出什麼好,也說不出什麼不好,又拿起從名字來看似乎針鋒相對的《明理報》。

展眼看去,這《明理報》首頁比起《真理報》更有視覺衝擊力,赫然一道通欄大字型標題極其醒目——三百年來燕京,揚塵泥濘依舊?

細看正文,“自太宗文皇帝築燕京師,迄今三百餘年矣,昔年燕京草創,修造事項繁浩,或有不周之處,此乃常情也…如今輦彀之側,晴則沙塵飛揚,雨則泥濘難行,風起便灰塵滿衢陌,水過即汙淖沒鞍膝,有司視若無睹三百年乎?”

雖然用的是“有司”,但明眼人都知道,這是直指六部之一的工部問責,甚至用上了“無為而治三百年”這種辛辣俏皮的話,相當勁爆啊。

如果只是指責,就沒有什麼,更不值得震撼,因為大明朝廷每年收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