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05章 短暫的平靜,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平淡的二月中旬,春節漸漸已經成為記憶,正當京師官場缺乏新的火爆談資時,鬧出踢門事件的李佑也就勉為其難的充當了話題人物。

李大人因為工作問題,在內外廷集議時與當朝大學士和九卿爭執不過,在眾目睽睽下怒髮衝冠踢飛了午門東朝房的門扇——這個話題算是填補了目前的空白期,為近期比較奪人眼球的事情。

李大人這一腳,算是公然表達了對大佬們的抗議,和屢屢被打壓的不滿,把自己受的委屈曬在了光天化曰下。在姓格官員輩出的大明朝,也是很有個姓的動作了。

其實官員有個姓不要緊,但表現個姓不恰當時,就很容易遭受非議和排斥。不過在這次,大佬們發現輿論風向和他們想象的有點不一樣。

“連在宮中踢門的事情都做出來了,可見李大人當時已經怒不可遏,情緒激動到了極點啊。”

“李大人這次雖失態,但也是情有可原。公道的說,老大人們有些不厚道了。若非如此,焉能把李佑逼成這樣?”

“他提倡辦報,也是想做出一番事罷,可正在籌備時被老大人們橫插一刀。如果是將此停掉,無可厚非,但老大人們卻是將此事奪走交與他人,這豈不是公然羞辱人麼。”

“不止本次,李大人這是兩次怒氣累積後忍不住發作,須知神仙也有火氣,何況是凡人。”

“是極,李大人先前本無過錯,費心費力鬥倒段公公這等殲邪,於國於民件好事。但之後卻丟了提督五城兵馬司,被老大人們螳螂在後般的打發去國子監,定然已經憋了一肚子氣。到了國子監,又連番遭遇這等不平事,能不發火就見鬼了。”

同情聲中,翰林院編修李登高卻對同僚議論道:“諸君不要受李佑欺騙,他踢門絕對是故意為之!其目的不過是引起朝中關注和議論而已!”

“那又怎樣,反正李大人確實受了委屈,叫喚幾聲也不為過。”同僚們笑了笑答道。李佑的打算誰看不出來?談不上什麼欺騙不欺騙的,李編修說話忒幼稚,不成熟。

踢門這種事兒放在別人身上,必須要落下一個驕狂、目無尊卑、不知天高地厚的評論。一個五品官員,還敢不服氣十五個大佬的集體決定嗎?換句話說,一個五品有什麼資格不服氣?也配不服氣麼?真當官場規矩都是擺設麼?

但是放在李佑身上卻讓人感到有幾分“和諧”,並不覺得是“壞了規矩”,就是翻臉也要有翻臉的資格哪,李大人彷彿就是一個具備資格的人。

究其原因,大約是因為李佑將前司禮監秉筆太監、天子大伴段知恩鬥垮後,聲威(不是聲望)悄然與以往不同了。這無關乎品級,只在於人心。

從前李佑與諸閣老相爭,很大才程度上都是借勢狙擊,他最多就是個致命一擊次數比較多的狙擊手。

到目前為止,李大人並沒有真正鬥倒過一個大學士,無論徐首輔、彭閣老還是袁閣老,雖然在各種事情上屢屢遭受狙擊,但都還在內閣裡坐著。當然,各位閣老同樣也都奈何不得李佑。

不過去年年底李佑下野後,只佈局了不到一個月,就在年前最後幾天乾脆利落的讓段知恩倒臺了,這震動是不同尋常的。

雖然因為很快就過年的原因,段知恩倒臺沒有引發太多的議論,也沒有太多的人去想其意義。但在潛移默化中,對人心造成的影響不可估量。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官員的眼睛更是雪亮的。

段知恩這樣的人,模板是誰?朝廷中飽讀史書的人比比皆是,輕易的就能從本朝黑歷史中找出些例子,比如英宗朝的王振、武宗朝的劉瑾、神宗朝的馮保、熹宗朝的王安…或許還有魏忠賢。

雖然段公公神功未成、羽翼未豐,但卻是公認具有潛力成為以上前輩們一樣的人物。簡在帝心的太監處於事業上升期時更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