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1章 批示的奧妙,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工部胡尚書早就想致仕了,只是朝廷一直沒有合適人選接任,天子心目中的接班人秦侍郎資歷還不夠,所以他才一直拖著當這個尚書。因而他心裡根本不想惹麻煩,今曰天子給了“批示”,他也就順手接下了。至於其中門道,想歸想但不願公然頂撞天子。

之所以讓群臣詫異,同時叫拿著“批示”的胡尚書暗暗猶疑,實在是因為在報紙上批示並下發這種事太史無前例。

在國朝按照規矩,百官佐理諸事,天子垂拱而治,百官與天子之間的政務聯絡方式是奏章與批答,內閣與司禮監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為這個程式背書的。這樣才是一整套被文官視為“合法”的程式。

天子對奏章的處理叫做批答,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到,其中有一個答字,其實是很被動的。沒有進奏,就沒有回答,也就是說,先有官吏軍民上書,後面才有天子批答,正所謂垂拱而治也。

另一方面,天子隨意就政務下發詔令給外朝叫中旨,被視為亂命,要遭到文臣抵制的。至於胳膊能不能扭過大腿,那就看雙方的本事了,有時能扭過有時不能扭過。

當然現實裡確實也有天子主動用手詔宣示聖意,但前提是手詔要先發到內閣,由內閣簽署並重新草詔後,再次以奏疏形式上奏給天子,然後批答了才算生效與合法。

這些奏疏程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子的話語權。比如有些事情,假如能做到全體文臣都裝聾作啞、視而不見,那麼天子即便使盡渾身解數,只怕也難以發出一道合乎自己心意的聖旨。

為什麼在國朝,司禮監、廠、衛這些法外勢力飽受詬病卻能經久不衰?那是因為歷代天子需要這樣的左膀右臂來實現自己的意志,不然在制度內和輿論上要受到很大約束。

現在天子給工部尚書胡大人的這個東西,既不是普通的聖諭批答,也不同於一般手詔,聽天子自己起了個名字叫做“批示”,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就成了讓胡尚書發愁的事情。

老尚書忽然想到天子方才說過的一句話,立刻心頭雪亮了。記起天子說了“要正確對待輿論”,這話很耳熟,仔細想去卻是昨天李佑反覆強調的!

當即他可以斷定,“批示”這種坑人得東西一定也是李佑的主意,也只有李佑才想得出這種另闢蹊徑的主意!

胡老尚書沒有猜錯,這個主意確實源自於李佑,而李佑則源自於上輩子記憶。雖然以他的短淺見識,一直參不透“領導批示”四個字的原理,但他很清楚,這是很奧妙的法門,值得讓天子學習的。

批示不同於批答,可以管用,也可以不管用;可以想讓它管用,也可以不想它他管用;可以是合法的,也可以是不合法的。

而且該管用時,批示物件若沒當回事,那就慘了;不該管用時,批示物件卻真當回事了,那就更慘。

總而言之,正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也。這種功法再配合有心人制造的“民意”、以及報紙這個平臺,在標榜言路暢通不可侵犯的大明朝廷裡,算是打破奏疏批答體系另造了一個輿論生態圈,太有利於天子反制群臣了。

只要在位的天子不是蠢貨,都會欣然學之的。故而昨曰歸德長公主聽到這個想法後,興奮地用“天才”來稱讚情夫。

胡尚書心裡在考慮,別人心裡也在琢磨。雖然似乎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卻代表著禮法程式,須知風起於青萍之末,故而群臣皆不敢疏忽。

從權力倫理角度而言,這“批示”來源於報紙民情,並非那發源自天子內心私慾的手詔,臣屬想要抵制和反駁都很不合時宜,法理上也不充分。天子之下都是臣民,沒有大臣敢公然說臣不是民,那是造反。如果將呈送在天子眼前的報紙當做另一種形式的上疏,也未嘗不可。

事情若只是如此簡單就好了,殿中大臣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