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9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鳳陽被稱為本朝帝鄉,但高皇帝祖籍並不在鳳陽。遠祖居於句容,後遷至泗州,到了高皇帝父親這代又遷至濠州,也就是如今鳳陽,而高皇帝便出生於此。

至於泗州則被認為是朱家氣運興起之地,祖陵所在更是肇基帝運的吉壤,用俗話講便是,此地乃大明朝龍脈也。建祖陵時,太祖皇帝連祖父墓地都不敢動,唯恐氣運外洩,只將祖父衣冠和曾祖、高祖的衣冠一起象徵姓的埋在地宮裡。

其實有風水專家認為祖陵這裡地勢九崗十八窪,哪是什麼風水寶地?不過也就在心裡想想罷了。

一百多年前的治水名臣、當今洪澤湖之父潘季馴大人築高家堰攔蓄淮水時,只怕也低估了洪澤湖的威力,不能想到有朝一曰祖陵會被沉入湖底。

卻說李大人猛然記起祖陵的遭遇,腦子一時間有點亂。忽然感到站著很累,在大堤上找了塊條石坐下,拼命地思索所有一切還能記起的資訊。

在另一個時空裡,祖陵連同東岸的泗州城早在幾十年前就被洪水淹沒了。在本時空還能支撐到現在,大概原因在於“偽清”對明祖陵這裡的防洪並不重視,而大明朝卻不敢放鬆,所以拖延至今祖陵仍然挺在地面上。

可是李佑很清楚的知道,只要黃河沒有北上回歸故道,依舊奪淮入海,那麼洪澤湖便就處於擴張期,水位肯定繼續不斷抬高。

他眼前這裡不但地勢低窪,而且正位於淮河與洪澤湖交匯處,水面狹窄,下洩通道稍有淤塞便很容易在已經相當高的水位上繼續暴漲,總有一個大堤擋不住的臨界點存在的。人力在天道面前可以擋得住一時,但擋不住一世。

大趨勢不變的話,那麼祖陵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遲早有一天會沉入洪澤湖底。說不定一場暴雨,就能把祖陵變成龍宮了。

這有點像擊鼓傳花,就看最後倒黴事情落在誰手裡而已。李佑擔心的是,據那幾個河工說今年水勢很大,水淹祖陵的臨界點會不會在當前出現?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這可是天塌地陷的大事,機率再小,想起來也使人心驚肉跳。不信鬼神的李大人也忍不住默默祈禱,祖陵什麼時候被淹沒了都可以,但千萬別在今年,各方神靈保佑自己不要撞上這倒黴事!

被從繁華富裕的揚州城打發來洪澤湖南線負責防汛,李大人真正是看天吃飯了…若想不到危險還好,無知也是福氣,偏偏李大人還帶著上輩子祖陵被沉湖底三百年的不良記憶,自己嚇自己也能嚇住了。

不行!不能自己把自己嚇死!李佑毅然從條石上一躍而起,別說事情還沒發生,就是事情即將發生,也不是沒有力挽狂瀾的機會!

現在關鍵是要確定事情發生的機率,也好有所準備。但對於這個問題,李佑身邊的兩個老河工都答不上來。他們都是東邊高家堰的,對泗州水情不熟。

“看來要去州衙了。”

帶著重重心事,李大人進了城,自有先導人物持票去州衙報信。

泗州的王知州年紀不大,也就三十餘歲,若非與李佑碰面,倒也稱得上年輕有為。

雖然同為正六品,但李佑奉了詔命,算是半個欽差,又有巡撫衙門調遣,是正經的上差。所以王知州禮節上低了半截,得了信便迎出儀門,到了廳內落座,又請了李佑上座。

略略寒暄幾句,李佑便開門見山道:“本官奉命巡查洪澤河務,今曰行至貴地,一為民夫之事,二來煩請一些熟悉本地水情的老工,本官要面談。”

王知州點頭道:“自入汛以來,常有精熟河工在州衙工房當班,這就去叫來,便利得很。”

說罷,王知州便打發隨從去叫人,不多時,房中進來了四個人。

李佑放下茶碗,打量了幾眼,進來的這四位年紀皆在五十以上,應該都是本地經驗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