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0章 真期待他灰頭土臉,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朝堂上這些人,大都有個不知是好是壞的毛病,遇事先猜動機。若別人上書言禁中之事,眾人皆只道他譁眾取寵,但李大人作為景和朝第一廷杖成就的擁有者,似乎沒這個必要。

那他的目的是什麼呢?殿中眾臣有的皺眉冥想,有的微微點頭,有的仰望殿宇,有的低頭苦思…更有數不盡的有若實質目光直射站在前列的次輔許閣老與趙天官,令他二人頓生如芒在背之感,心裡暗罵李佑真是閒不住的嘴,活該被太后打發去防洪。

倒是錢太后修煉的本姓真如,看到李佑名字,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修理了再說。她老人家年初的氣姓還沒有消化完,這李佑又跳出來蹦躂,還上了一道添堵的奏章,不修理他修理誰?添堵的道理很簡單,看官們自行腦補強勢婆婆遇到強勢兒媳婦時場景。

李大人也不曾想到錢太后竟然如此記仇,看到奏章後不就事論事反而先以整治他為要務,一點都沒有女中堯舜的風采。只能說,李大人情感細胞不夠豐富,低估了他作為受過無數恩惠的親近同鄉在關鍵時刻的背棄對錢太后心理的傷害程度。早知如此,他上奏本前必然要再三斟酌的。

後來接到命令時,李佑不禁唏噓道,大多數女人確實不適合當政治家啊,即便做到了垂簾聽政的皇太后,那還是女人。不要以為加差遣就可以慶祝加官了,這項臨時差遣絕對不是美差肥差。

話說太后下旨讓李佑在秋汛時期分身去兩淮地區協理河務,當然不是叫他負責整個兩淮流域,那是至少三品才能乾的事情,他區區一個正六品擔不起這個責任。只是派他在汛期裡接受鳳陽巡撫調遣,分工督導巡視某一段河務而已。

之所以說派給李大人的協理汛期河務是苦差,首先因為現在汛期將至,情況緊急,臨時派去的協理河務當然是抗洪搶險,而不是興修水利工程。既沒有什麼好處可以撈,還得吃苦受累奔波在堤壩塘堰上,並要承擔相應風險,萬一垮堤了等著被審查罷。

其次,黃淮地區河務和其他地方不同,那可是大明數一數二的無解難題。在黃河屢屢奪淮入海的天道之下,憑藉現有技術條件,任誰去折騰,也無法把黃淮水患徹底根治,只能盡力將災害縮小,控制在可控範圍內。

第三,朝廷的生命線大運河從兩淮經過,偏偏兩淮水情極其複雜。那些大河大湖都與運河比鄰而居、近在咫尺,看地圖都使人心驚膽戰。稍有不慎必定波及到運河,若行不了船影響漕運,致使京師百萬軍民斷了供應,那麼負責河道的官員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罪了。

所以說,兩淮的河務官員絕對是第一等的苦差,汛期裡去抗洪搶險更是苦差裡的苦差。心裡還在記仇的慈聖皇太后,輕輕一句話便打發揚州的李大人去幹這事了。

沒有大臣出來表示不同意見,因為毫無必要,協理汛期河務只是臨時兩三個月的差遣,不值當較勁。

再說鳳陽巡撫已經有過奏請,要求在汛期調撥精幹人員分頭督導各處河務。那李佑是揚州府的官,也在江北鳳陽巡撫轄下,他本人又是年輕體壯,精力旺盛到還有閒心關注禁中之事,就近調遣他去抗洪搶險天經地義,程式上沒有任何問題。

最後,聖母太后近來氣血不順,還是少惹為妙。

話說回來,本朝立國三百年,黃河奪淮入海貫穿始終,也是黃河持續為害的三百年。可以說,黃河是中原腹地的第一心頭大患。

若是黃河有個三五年不決口,不鬧出或大或小的洪災,那就要謝天謝地祖宗保佑了。

一旦黃河垮堤決口(常常是在開封府一帶),滔滔洪水便順著泗水流域南下,最終直接衝擊淮河,奪淮河河道入海。

大水漫灌之下,不但沿途徐州、宿遷等地遭殃,淮南淮北作為黃河大水的目的地,更是隔著幾百裡也中箭,被黃河生生灌出了洪澤、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