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2章 祖陵、運河、民生,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選出來的,個個體格健壯手持鋼刀,放到兩位數級別的村民械鬥裡,那真是大材小用了。

將馬莊來犯數十敵軍打得落花流水,俞家村老族長不喜反憂愁眉苦臉。現在村裡有李大人坐鎮,自然不懼馬莊,但是李大人走了後怎麼辦?那知州家裡得寵的小妾畢竟從是馬莊出來的。

只有殲計得逞的俞娘子笑吟吟的,又和叔父絮叨起遷移的事情。

到目前為止,李大人仍不能確定自己在面臨險境時沒有足夠的決心犧牲掉泗州,若非事到臨頭實在不好說。

其實關於“萬一需要放棄泗州城洩洪保護祖陵時該怎麼辦”這個決策課題,沒那麼複雜,甚至可以說簡單得很。如果換成大明朝別的官員,絕對是毫不猶豫而且是大義凜然的選擇放棄泗州城,不會像李佑這般自我壓力重重。

因為祖陵關係到大明的龍脈和國運,具有最高的政治意義,這就是大義。要當大明的忠臣,能在這個問題上猶豫麼?

更別說還關係到個人的烏紗帽和身家姓命,大義和私利難得高度統一,無論什麼樣的官員,最後不會有第二種選擇。大明官員們怕的只是,洩洪也保不住祖陵。

即便縱觀歷史,為了特殊目的去決堤還真算不上極其驚世駭俗的獨特舉措,不知有幾多先人如此幹過。

也就李佑這個穿越者,總覺得祖陵龍脈這些說法很虛,若為了點虛無的東西硬生生淹掉一座城市不值得,同時還對當地河工如此擔心人為決堤感到大驚小怪。

若李大人看到過萬曆時的治水名臣、河漕總督潘季馴的奏摺,就不會大驚小怪了。一手締造了百餘年黃淮水勢局面的潘大人在奏摺裡寫的明明白白——“首慮祖陵,次慮運道,再慮民生。淮域較運道,則運道重,以運道較祖陵,則祖陵尤重。”

優先順序很清楚,祖陵、運河、民生。但不必拿二十一世的觀念去苛責十六世紀的潘大人,時代是不同的時代,家國天下是不同的家國天下,後世人苛責先輩們的天人合一祖宗龍脈之類的價值觀純粹吃飽撐著。

(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