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8章 想回來也不能回來了,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大人、王知州、海公公三人一個上差、一個地方官、一個守陵太監,這個搭配其實深具大明官場特色,那就是從朝廷到地方制衡無處不在。

當李佑發現他的凌厲攻勢貌似兇猛,取得了相應戰果,但仍不足以瓦解這種制衡時,甚至出現了未盡全功便後續乏力的不妙兆頭,於是當機立斷的換了一種方式,使自己一對二變成二對一。

唯有如此,他才能避免自己成為被瓦解的一個,一條道走到黑,自己就真黑了。

李佑之所以願意選擇與海公公聯合,那是因為在短短時間內,他認定海公公是一個非常有自我保護意識的人,安全係數較高。並不像王知州那樣留下了許多破綻,後患很大。如果可以選擇,大概誰也不想選豬一樣的隊友而被連累到。

時間緊迫,不能繼續在王知州和馬家五人這裡磨蹭了。

搞定了海公公,並讓他寫下了若干文書,李佑便指使親兵五人率領盱眙弓兵,押解王知州和馬家五人去盱眙大牢安置。既然已經下定決心毀堤,所以泗州很快就要被水淹沒,混亂情況下人犯容易逃跑,所以要儘早轉移到相對穩當的地區。

之前李大人還曾另外派人去搜尋馬家宅子,居然回報有所收穫,搜出了路引若干。

路引上標註的特徵皆是馬家父子兄弟的特徵,但人名全都變了,戶籍也成了商籍,而且路引正是王知州簽押的。與州衙存底對照,又發現這些路引是前曰發下的。

提前備好了假名假身份路引,這就是一個間接證據了。多數人都要懷疑,他們為什麼會提前準備好路引,而且還是冒名遠走他鄉,莫非早知會潰堤?

有了這個,李佑信心更足,但暫時沒時間細審了,下面精力都要放在疏散民眾方面了。他先打發人去盱眙尚知縣那裡傳話,按照計劃在盱眙和泗州之間的河面上搭起浮橋,以便利百姓過河。

此時已經是九月初八午後,從瞞天過海的悄悄返回泗州到眼下不過是一個上午加一箇中午時間,但李大人卻像是過了十幾天似的。

其他該做的雜事都做完了,終於到了最考驗決心和意志的時刻。李佑深深吸口氣,將手裡文書交與隨身河工,吩咐道:“抄寫數份,快馬張貼於泗州各處城門,另送州衙一份,命州衙胥役敲鑼宣示。”

河工神色凝重的應聲而去。

半個時辰後,這份堪稱簡短的告示就出現了泗州城門處。“現查得,泗州正堂王某指使馬姓殲徒趁夜黑時分掘祖陵大堤,致今曰清晨潰堤,洪水漫至祖陵牆下內堤,祖陵危在旦夕之間。為保龍脈無虞,將於初十午時決泗州城西大堤行洪,內外百姓可暫避至盱眙,待洪水消退再回歸本鄉。”

本來是沒有最後一句的,但是海公公看過後,提筆加上了“待洪水消退後再回歸本鄉”這句。

朝廷欽差李大人下令要決堤洩洪了!整個泗州城頓時熱鬧起來了,是的,僅僅是熱鬧,而不是恐慌。

這完全出乎李佑預料,他本以為要引發一片大混亂,就像上輩子災難片裡看到的逃難鏡頭一樣。

而且他還準備了洋洋灑灑數千字的發言稿,收買了俞家村幾十個壯丁護身,並想著若是遭到本地人聚眾抗議時如何化解。另外策劃了逃生路線,如果被圍攻就跑到河對面祖陵那邊去。

孰料泗州百姓面對洪災忙而不亂,也沒功夫來找李大人這個罪魁禍首抗議,他的準備工作全白費了。

這些百姓只是低頭抓緊時間收拾家當,揹著鍋碗米袋細軟箱籠孩子,有車的上車有船的上船,沒車沒船的走路,一家一族的成群結夥向東而去。

幸虧盱眙高地距離泗州城不過十里,逃命也不用太累,不然兩天就想疏散百姓很困難。

對於李郎君的疑惑,同樣揹著包裹隨時準備跑路的俞娘子解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