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3章 俞琬兒的揚州行,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江都縣本年度縣試原定於八月十曰舉行,還有五天時,縣衙又出了關於縣試的新告示。果如金百萬所預料的那樣,新告示強調了一下只是今年禁止寄籍人士參加科舉,以後年度待定,每年由縣衙裁定一次。

而且還如金百萬所料,他的同行們果然有了分歧。一方對這種枷鎖不能忍,要反抗;另一方擔心再次觸怒李佑後,累及明年也要被禁考。兩邊意見各有支援,僵持不下。

在李大人一直保持的高壓態勢下拖到現在,今年縣試無論如何也來不及了,那就為明年的縣試爭議罷。這個還早,鹽商們內部有足夠的時間去吵。

同時縣衙告示內容還有,凡是寄籍人口不繳納縣衙加派的生養銀和房產銀,必定不許參加縣試,三年不交的,登出寄籍,發回原籍。不過縣尊大老爺也有法外開恩的地方,新至江都縣的寄籍人口,往往生計未定,故第一年免徵兩項加派。

其實李大人一年加徵幾萬兩銀子,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擺脫鹽商捐輸對縣政的制約。縣庫銀子不多,但江都縣地方大人口多開銷又大,稍微有點動作就要拉下臉皮去求鹽商捐銀。

這種活計李佑可做不來,他是當縣尊大老爺來了,不是當要飯的來了。第一次見到金百萬時,金百萬是什麼嘴臉——“那李佑來了揚州也不過是個知縣”。

反正他對寄籍人口加派銀兩很有恃無恐,不愁收不到錢,又何樂不為。

揚州城位居天下要衝、四方舟車聚集之地,又是天下最頂級的富裕都市。數不清的外地人特別是徽人想來這裡發家致富,而且確實也有很多發了家致了富。

所以在戶籍問題上縣衙有主動權,寄籍人口愛住不住,你不來自有別人來。尤其那些搞鹽業的,為了與鹽運司打交道方便,必須要在江都縣住。既然長住就要交錢。

這法子不是每個地方都可以用的,若換成其它地方給寄籍人口加派銀子,那就是涸澤而漁,只怕外地人都要跑光了,然後出現百業蕭條、商旅裹足的局面。

就算是富足的蘇州府這麼幹,必然也要鬧起風潮,因為除了商人外,尚有幾萬外地人在蘇州府只是當工匠,薪銀也就勉強夠一家老小餬口。再給工匠加派銀兩,又得出現類似於去年年初米荒時那種亂子。

也就是揚州城,經濟只依賴於鹽業和商業這些高利潤行業,魚既肥又源源不斷。

看著縣庫的最新賬冊,李佑喜上心頭,有了銀子還怕沒政績?從本月起先把縣學稟銀漲個一倍再說。

所謂稟銀,就是按照朝廷規定,縣裡每個月要給在校生員秀才發生活費,以鼓勵在校士子專心讀書,不要為了基本生活花銷發愁。這筆錢糧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差不多也就是讓在校生員勉強養活一家三四口的樣子。

現在李大人要給江都縣秀才們增加生活費了,當然這筆錢花出去不是平白無故的。

那幫生員秀才既是地方士子主力軍,在這年頭風氣下又酷愛成群結社的議論是非。他們的嘴巴往往就代表地方的鄉愿公論,是一個地方主流社會最大的輿論工具,也是制約知縣的民間勢力之一。上司考察時也有公論這一項,常常要去縣學走訪。

在縣庫寬鬆的情況下,李佑覺得花公帑換取秀才相公們給自己刷好評是值得的,而且往縣學扔銀子還可以博得一個重視教化的名聲。至於邀買士心之譏,全當耳旁風即可。

後來確實也達到了目的,李大人的“辰時之曰”碑文在江都縣縣學一直儲存了幾百年,地方筆記和史書都稱讚的“興教化”就是如此來的…此時他不禁又感慨道,前任知縣們真是一無眼光二無魄力,不知道戶口這種稀缺資源是可以賺大錢的麼?平白送給他這些德澤萬民的功業。

正當李大人數縣庫銀子時,縣衙儀門外出現了位漂亮娘子,對著守門禁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