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3章 好大一個陰謀,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賣名的。另一種可能就是,有大陰謀…應該說,後一種可能姓更大。但李大人左思右想,以他的聰明才智,死活想不出能有什麼陰謀。一個七品破倉官給自己扣幾頂帽子有什麼用?即便告到朝廷裡又怎樣?他李佑豈是幾頂帽子就能對付得了的?

十月二十曰,在有心人的指使下,一條傳言在揚州城中的茶肆酒樓中悄悄流傳起來——鹽運司、府衙、瓜洲倉三大衙署分別上疏彈劾署理江都縣的李別駕跋扈不法、胡作非為!

聽到這個訊息,鹽商們喜極而泣的奔走相告,李大人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秋後的螞蚱蹦不了幾天了!

情形很明顯,鹽運司代表鹽政,府衙代表民政,瓜洲倉代表漕政,可以說是位於水運樞紐的揚州府三種最緊要政務。

如果其中一家彈劾李佑,也許沒什麼效果,很難分清對錯的朝廷八成會和稀泥,各地這種扯皮事太多了,若非出了大事故,朝廷哪有閒工夫一一辨明。

但如果三家聯手一起彈劾李佑,朝廷還會無動於衷嗎?板子要打誰一目瞭然,朝廷總不能為了給李佑一個人撐腰而將鹽、漕、府三大衙署全部打板子罷。

掂量孰輕孰重,為了大局肯定也得犧牲李大人。

常言道,雙拳難敵四手,好漢不敵人多。古人云,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古人又云,三人成虎。總而言之,李大人做官不知道收斂,把人全都得罪光,在劫難逃了!

當流言傳入當事人李佑耳中時,他對此萬分愕然,愕然的恍惚以為再次穿越到了愚人節。

羅知府和丁運使正式勾結起來,倒也在預料之中,但沒想到瓜洲倉顧主事居然也與他們同夥了。

李佑頓時將這幾曰怪事的緣由想透了,原來都是為了勾引他插手倉務漕政,從而落下口實啊。任何人看到他兄長因為繳納漕糧起了衝突而被捕,而他又去信質問漕糧損耗,都會有這想法罷。

幸虧他沒有大張旗鼓的去府衙營救兄長,不然這口實就更重了。再想起來,那幾個擊鼓告狀的百姓,說不定就是別人故意安排的。

一切都是為了製造他干涉漕務的假象。雖然這個假象很拙劣,但和鹽運司和府衙的彈章混在一起倒也像模像樣了。

對方要的就是三管齊下的聲勢,要的就是揚州各方都忍無可忍的態勢,要的就是李大人倒行逆施天怨人怒的情勢!朝廷遠在兩千裡外,哪裡分辨的了許多?再搭配點寄籍民眾上書呼號,齊活!

不過還是很奇怪,若真有奏疏封送朝廷,具體內容怎會輕易洩露出來?如果確實是洩露,那隻能說明是寫奏疏的人故意外洩的。

但若假設奏疏確有其事,那也太不可思議了。

應該承認,三方聯手彈劾的殺傷力很強,估計是趁他李佑不在揚州城的兩個月裡醞釀出來的,只等他一回到揚州就全力發動,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放在平常,他李佑早要變成熱鍋螞蟻了。但現在不一樣啊,他剛剛立有不可磨滅的蓋世功勳,獎賞都還沒有下來,屬於出籠的饅頭正熱乎,遠遠沒有過氣。選在這個時候三位大人就聯名向朝廷彈劾自己,這是吃了什麼腦殘藥?

一句話,無論出於什麼考慮,朝廷是不會把幾天前才立下大功的先進典型查處的,而且是必須要維護住的。這可是剛剛救了祖陵龍脈國運的人,若隨即就獲罪,那是開祖宗的玩笑麼。

丁運使、羅知府、顧主事三個人中,有一個頭腦發昏還情有可原,但不可能全體變成弱智啊,而且還是弱智到故意將奏疏洩露出來傳的滿城風雨。

所以流言只能是流言?亦或是另有陰謀?到底是什麼陰謀?精明機變的李大人抓破了頭皮,依舊想不通猜不透。

正當此時,金百萬使人來下了請帖,道是收到幾幅董其昌真跡,請賢婿今晚過府一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