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5章 紛亂的朝爭,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李佑沒有任何直接間接證據,與彭閣老接觸也不多,除了影影綽綽聽過一些傳聞,談不上什麼深入瞭解。但只要彭閣老是最大的受益者,就足以令人懷疑了。

可惜,即便有了懷疑物件,李佑倉促之下仍然無可奈何,沒有什麼辦法。只好又將目光挪到珠簾之後的影子那裡,太后她老人家的態度自然是很重要的,甚至可以說是決定姓的。

這種狀況,對大明天子特別是嘉靖朝之後的天子(秉政太后)來說,是必有的考驗和經歷。可以說,把握不住這種事情,那就別秉政了。

眾人矚目,但慈聖皇太后卻輕飄飄的直接宣佈散場,便帶著王啟年的奏疏起駕回宮了。

沒態度也是態度,殿裡所有人都明白,太后這是使出了只有手握皇權者才能修煉的獨門神通——留中不發。所謂留中不發,就是天子將奏章留在手裡不批答不表態不下發。

這門神通,奧妙深邃,玄之又玄,飽含天地至理,蘊藏大道真意。

這門神通施展出來,一念之間便有三千世界興衰起滅,萬般法相幻化變遷。既是同意,又是拒絕;既是肯定,又是否定;既是鼓勵,又是警告;既是讚賞又是駁斥。

說起來深晦,但李佑的理解很樸素,認為這意思就是“爾等繼續鬥”。他這想法也勉強算是返璞歸真的境界,參悟到了事情的本源。

群臣三三兩兩出殿,此場合不方便談話,許天官經過李佑身邊時,只對他點了點頭,估計是叫他安心的意思。

李佑與袁閣老兩個“請罪”之身只能先立定不動。等別人都走完了,這二人才彼此對視一眼,不約而同的冷哼一聲,又不約而同的扣上烏紗帽,前後腳出殿回內閣。

所有人都知道,一場新的朝爭迫在眉睫了,但戰鬥形式估計還是老樣子。

坐在房中,李佑哪有心思處理政務,整個上午都在研究起自己的處境。令他略略寬心的是,眼下事件升級到這個地步,已經不僅僅是他自己的事情了。所以他並非一個人,不會勢單力薄的孤軍奮戰。

但對方顯然也是很有策略,故意把他與袁閣老兩個仇家捆綁在一起彈劾,搞得他這邊很是彆扭。若有什麼法子能自救,難道他要拉著袁閣老一起脫離苦海?想想就不爽利,袁閣老定然也是這樣想的罷。

忽然又惦記起某公主的權勢,自斷一臂的李佑再次長嘆一口氣。

長公主可以隨時進慈聖宮找太后聊聊天談談心,不用靠那不知道轉過多少道手的奏章,這點優勢是任何大臣都比不上的。

況且千歲殿下似乎在先皇的默許下,手裡也掌握著一點言官班底,這支生力軍在即將開始的口水戰中可以起到巨大作用。

如果此時有歸德千歲的強力支援,再加外朝部院勢力,何愁敵軍不滅?

只是昨天手太賤了,離開歸離開,在門板上刻字作甚…如今是徹底覆水難收,想至此,李佑喃喃自語道:“自作孽,不可活,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景和七年年底的這場大朝爭,毫無預兆、又在人意料之中的以中書舍人李大人為導火索爆發了,李中書的名字又一次再京師官場中口口相傳了一把,算是真正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了。

不過老油條們都不太看好李佑的結局。一個七品非科道言官的人,硬是擠在一群大佬裡混戰,十足十的犧牲品氣質,他不當炮灰誰當炮灰?

本次朝爭來的很猛烈,短短時間內便迅速進入了高峰期。一連數曰,每曰都有或聯名、或單署奏疏數十封投入內廷。各種內容皆有,有要求罷“票霸”官的,有要取消分票中書職位的,有要追查串聯肇事者的,有純粹為罵人的,不一而足。

因為涉及內閣,故此類奏疏一律經封皮註明,由文書房直送慈聖宮,但到目前為止均留中不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