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輕風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4章 風雲變幻,奮鬥在新明朝,隨輕風去,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了如今景和朝,代天子秉政的慈聖太后賢明有德,倚重大臣,所以時常在武英殿召叢集臣面議斷事。大概是上個月過聖壽節積壓了一些政務的原因,所以今天太后在早朝後臨武英殿視事。

李大人作為分票中書,須得熟知政事走向,此時也有幸進入武英殿,位於班列最末尾。

殿中一層細細珠簾,將慈聖太后與群臣隔開。瞧了個新鮮的李佑想道,這也算那傳說中的垂簾聽政罷。

太后臨殿,群臣禮畢不用贅述。

議事時先是定了近期幾件遲遲不決之事,內閣方面屢屢由袁閣老應答,因為這些事務都是比較疑難的,所以被李佑毫不客氣的分給了袁閣老。

眼裡看著袁閣老一次又一次的出列奏對和接旨,彷彿內閣之首般的風頭,李佑心裡五味雜陳,是他親手造成了這一切啊。

無論袁閣老水平是高是低,政務辦的是好是壞,即便差到招來一片罵聲,可只要今後這個場面持續下去,那真成了給袁閣老造勢了…中書舍人畢竟只是中書舍人,大學士畢竟還是大學士,李佑暗暗搖頭嘆道。以此事可以看出自己的見識和境界仍是不足,陶醉於打壓閣老的虛榮有何實際意義?

看來以後要變一變了,李大人正滿心琢磨如何推行修正主義路線時,太后命內監傳示一封奏疏。每個重臣看過後,都不約而同瞄了一眼最近頗有幾分風光的內廷新人李佑。

再蠢的人也猜得出奏疏內容了,李佑可以肯定必然就是昨天在駙馬府看到的那篇。

有河南道監察御史出列道:“誠如疏中所言,李佑行有劣跡,驟列中樞,聖裁待勘。我河南道至今傳貼半月,拒不至堂,此乃驕狂無法之狀!臣王啟年等再伏乞聖裁!”

聰明人都聽得出來,這裡有幾分文字遊戲的味道了。太后確實有過停職待勘之諭,後來又將李佑復職。但從文字角度說,復職了只代表不停職,沒說不勘了,不然應該是復職停勘。

多少年來,朝廷諭令中只要復職就表示停職待堪這個處分都取消了,大家印象裡也一直這樣認為。什麼勘不勘的,本就是個過場,沒誰咬文嚼字的抓這個漏洞,卻不料今天出了一個異常,其中有內幕啊。

被當廷彈劾的李佑眼觀鼻、鼻觀心、氣沉丹田,靜立不語。此時說什麼都沒用,關鍵要先看太后的態度,只要她老人家口吐一句“就此停勘”,那就什麼事都沒了。

但李佑估計,這句話對言官有些簡單粗暴,出於政治正確需要太后不會輕易說出來的,他的分量也不夠讓太后如此說。

又有吏科給事中出列奏道:“臣也同議,佞人倖進,一朝勢起,為禍於內廷,作亂於廟堂(以下省略三百字)…”

李大人臉皮再厚也被罵的挺不住了,只好不情不願的移步出列,按慣例免冠叩首,以示待罪。

言官一旦成群結勢,屬於什麼兆頭?殿內諸公無不是宦海中的老手,誰不曉得。此時最幸災樂禍的莫過於袁閣老了,心中大爽。暗道惡人還需惡人磨,李小賊你也有今天!即便老夫制不了你,也有其他正直的人看不慣你!

太后沒有按慣例先徵求各位大臣意見,卻在簾後命令道:“著李佑廷前自辯。”

李佑當即高聲道:“三人成虎之詞,臣勢孤莫辯,唯請聖斷!另臣有不明之處,當曰袁閣老與下臣同受聖裁,為何臺垣諸君只以下臣為意,而對閣老視若無睹有眼如盲乎?此何以服人心!”

聽到李佑沒有為自己辯解,卻忽然扯出了袁閣老,眾人這才記起,似乎當初袁閣老與李佑一起受的罰,罪名都一樣的。

同是停職待堪,這些言官只敢抓住小小的七品中書舍人不放,卻對大學士閣老不管不顧,確實是欺軟怕硬的難看樣子。

正樂不可支看仇家笑話的袁閣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秦開始直播歷史

雲拂露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炸魚薯片